|
《做最好的班主任》书中讲述的和学生相处的艺术确实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共有五辑“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
其中第三辑中《走进心灵的艺术》,虽然只有短短几节却使我内心震撼,深受启发:
1.善待学生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这一节中蕴含着走进学生心灵的普遍原则: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多提建议,避免训斥;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在这几个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对孩子的帮助才是有效的。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很注重课下和孩子们的交流、玩耍,比如我会一起和女孩子玩贴画,而且我也是好喜欢的样子;会和男孩子玩他们自创的“烧饼油条”游戏等,加上自己对学生很用心很和蔼,学生和我走的比较近,有些学生有什么心里话也会找到我说。当时班里有个小女孩,和我同年来到我们实验小学,只是她是学生,而我是她的老师。她的爸爸在郑州工作,妈妈在开封,她妈妈每周会来看她或者给她打电话,她特别懂事的对她妈妈说“妈妈您不用担心我,我在这儿很好,而且崔老师说了,她是我的好朋友,我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她说。”知道了这件事情,我其实特别有压力,因为这是一种信任,我不能让孩子和家长对我失望。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使我更加坚信,只要你真诚的帮助学生,关心和爱护他们,自己也会得到被信任的幸福。
2.化批评为表扬:“教育效果的最高境界当然是走进心灵,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方法至关重要。教育中离不开批评,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更有效”。这段话是李镇西老师在这一节的开篇,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是针对那些比较执拗比较调皮的学生更有效,因为这些学生从小一定受到很多的批评,他们可能对一些批评会抵触,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对他更多的温柔和关心,效果就会更理想!
3.比机智更重要的是民主:在这一节中,李镇西老师引用了家喻户晓的“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看到“四个糖果的故事”感到陶老先生的伟大在平常之处。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陶行知先生当然表现出了相当高明的教育机智,我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民主情怀。所以,要善于抓住某些教育机会,巧妙地把坏事变成好事。
虽然书看完了,可我的耳边还时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我想,“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吧,我只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就是最好的,虽然我不能像教育家那样做出巨大的成就,但我可以在我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就像一片绿叶,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努力成为让学校,让学生,让社会满意的教师,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