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5-15 10:18
标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认读 “蓟、涕、襄”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正确书写“涕、巫”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3.知道诗人得知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评价任务:
1.通过指读、正音、齐读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通过观察、范写、练写,正确书写“涕、巫”;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文。
2.抓关键词,结合注释,默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背景资料,想象画面,知道诗人得知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环节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4分钟)
师:同学们,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指名二位同学背诵)
诗句正确;你理解了这首诗;
看着图片,同桌互相背一背。
过渡语:每一首诗,都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一首诗,看我写题目,你们思考:题目什么意思?
板书课题
活动一:知诗人,解诗题
师:同学们,读古诗需要借助一定的背景资料。浏览这段材料。结合材料内容,谁能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生: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
师:你真会理解。那“河”指的就是?
生:黄河。
师:说得很准确。来,我们读一读题目吧。
师范读,学生跟读。
环节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3分钟)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古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三位同学读)
生1:
字音准确。看,在古诗中,这个生字它读什么呢?
生:读chánɡ。
师:现在我们又怎么读呢?
生:shɑnɡ。
师:读得很准确,把它放回古诗中来读一读吧。
生2:读得流利。
生3:读得有感觉。
师:来,男女生合作,男生读前半句,女生后半句。
师:调换顺序读,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
环节二: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8分钟)
师:现在我读诗,你们边听边看,一会儿我们交流,这首诗中,诗人什么心情?诗中哪个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心情。你来说。
生:喜
找得很准确。同学们,把喜这个字圈起来。
师:诗人欣喜到了什么地步呢?
生:到了发狂的地步。
师:我们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
生:欣喜若狂。
活动一:圈画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知道诗人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古诗,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喜若狂”的?我们按照诗人描写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来说。
(1)生:我找到的是“涕泪”。
师:(板书涕泪),涕是需要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写,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方。请同学们在书写本上写一个,写得好的我用红笔圈出来了,不满意的,读帖对照,再写一个。
师:同学们,读这句古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诗人把衣服都哭湿的画面。
师:捷报突然到来,诗人惊喜莫名,以至于刚一听到就涕泪如雨。读—
战乱平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男生读——
终于可以回归家园了,女生读——
诗人悲喜交加,喜极而泣,一起读——
诗人除了用眼泪表达内心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的“喜若狂”呢?你来说。
(2)生:我找到的是“漫卷”。
师:(板书:漫卷)“漫卷”是怎样的卷呢?你来演一演吧!
师:说得好,演得更好。看,诗人看到身旁的妻儿也一扫愁容,胡乱地卷起诗书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读—
开心的哭,胡乱地卷起诗书,这都是喜悦的表达,还有吗?
(3)生:我找到的是“放歌”“纵酒”。
师:(板书:放歌、纵酒),是啊,诗人大白天就开怀畅饮,纵情歌唱。这正是“喜欲狂”啊,一起读—
除了这些喜悦,还有吗?
(4)生:我找到的是“即从”“便下”。
师:(板书:即、便、)诗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返回家乡了。
师:(指名两位同学读)同学们,“巫”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生字,跟我一起写,巫字要注意两个人的位置,捺要变为点。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来齐读古诗。同学们,我们读着读着发现诗歌所有地方都充斥着作者的喜悦。诗人既写到了喜悦的神情“涕泪满衣裳”,又写到了喜悦的动作“漫卷”“放歌”“纵酒”,正是这些喜悦一而再,再而三的叠加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欣喜若狂。
小结:咱们班的同学会学习,读得投入,听的时候会想象,还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心情。
环节三:背诵古诗(5分钟)
师:同学们,了解了诗意,看着图片,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诗人杜甫听到朝廷军队收复失地时第一反应是(出示第一张图片)然后(出示第二张图片)接着(出示第三张图片)最后说(出示第四张图片)是啊,诗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返回故乡了。
师:整首诗,诗人用这样的喜悦来表达着怎样的情感呢?
(指名三位同学说)
师:杜甫用诗来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感。
在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里,杜甫写下了很多爱国诗篇。
那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国”的诗句呢?看一看,并在课下搜集关于“爱国”的诗篇,读一读,背一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