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重点需要学生掌握因数、倍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与联系,能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此外,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整节课程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猜QQ号——整理知识网络——巩固练习——课程总结四个教学环节。总的来说,每个环节皆是环环相扣,呈现层层递进的阶梯式关系。但是在具体的上课中,仍有出现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1、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不够激烈。本堂课的第二环节,便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整理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网络图,可孩子们在课堂上却仍是各自为政,很少交流,或者交流的时候声音很轻,瞬间就成了整节课堂上的“冷场环节”。
2、学生在表述自身意见时不明确。当需要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孩子们确实很积极,只是在表述原因时,总会出现“我就知道,但我说不出来”的既视感。这就让整堂课的效果大大打折。
3、学生思维固定,不具有创造性。在要求孩子们画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框架时,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根据以往老师画出的框架图进行绘制,很少有自己的想法,画出独具特色的框架图。
4、对后进生的关注较少。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虽都很基础,但可能由于我的进度不够缓慢,往往导致后进生在上这节课时就会出现听不懂的现象。
我认为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平常的常态课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能力,因此在接下来的课程当中,我将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以期能够使以上的这种上课现象能够得到些微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