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7 切线长定理1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水水水    时间: 2020-4-28 21:16
标题: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7 切线长定理1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
           此套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表格、公式、特殊符号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压缩文件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文件预览:

*3.7 切线长定理


1.理解切线长的定义;(重点)
2.掌握切线长定理并能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①,PA为⊙O的一条切线,点A为切点.如图②所示,沿着直线PO将纸对折,由于直线PO经过圆心O,所以PO是圆的一条对称轴,两半圆重合.设与点A重合的点为点B,这里,OB是⊙O的一条半径,PB是⊙O的一条切线.图中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切线长定理
【类型一】 利用切线长定理求线段的长
  如图,从⊙O外一点P引圆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是点A和点B,如果∠APB=60°,线段PA=10,那么弦AB的长是(  )

A.10
B.12
C.53
D.103
解析:∵PA、PB都是⊙O的切线,∴PA=PB.∵∠APB=60°,∴△PAB是等边三角形,∴AB=PA=10.故选A.
方法总结:切线长定理是在圆中判断线段相等的主要依据,经常用到.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二】 利用切线长定理求角的度数
  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点C在⊙O上,如果∠ACB=70°,那么∠OPA的度数是________度.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OA、OB.∵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OA⊥PA,OB⊥PB,∴∠OAP=∠OBP=90°.又∵∠AOB=2∠ACB=140°,∴∠APB=360°-∠PAO-∠AOB-∠OBP=360°-90°-140°-90°=40°.易证△POA≌△POB,∴∠OPA=12∠APB=20°.故答案为20.
方法总结:由公共点引出的两条切线,可以运用切线长定理得到等腰三角形.另外根据全等的判定,可得到PO平分∠APB.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三】 利用切线长定理求三角形的周长
  如图,PA、PB、DE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F,已知PO=13cm,⊙O的半径为5cm,求△PDE的周长.

解析:连接OA,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得OA⊥PA.根据勾股定理,得PA=12,再根据切线长定理即可求得△PDE的周长.
解:连接OA,则OA⊥PA.在Rt△APO中,PO=13cm,OA=5cm,根据勾股定理,得AP=12cm.∵PA、PB、DE是⊙O的切线,∴PA=PB,DA=DF,EF=EB,∴△PDE的周长PD+DE+PE=PD+DF+FE+PE=PD+DA+EB+PE=PA+PB=2PA=24cm.
方法总结: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
【类型四】 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圆外切四边形的问题

  如图,四边形ABCD的边与圆O分别相切于点E、F、G、H,判断AB、BC、CD、DA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直接利用切线长定理解答即可.
解:AD+BC=CD+AB,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的边与圆O分别相切于点E、F、G、H,∴DH=DG,CG=CF,BE=BF,AE=AH,∴AH+DH+CF+BF=DG+GC+AE+BE,即AD+BC=CD+AB.
方法总结:由切线长定理可以得到一些相等的线段,一定要明确这些相等线段.记住“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之和相等”,对我们以后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五】 切线长定理与三角形内切圆的综合
  如图,在△ABC中,AB=AC,⊙O是△ABC的内切圆,它与AB、BC、CA分别相切于点D、E、F.
(1)求证:BE=CE;
(2)若∠A=90°,AB=AC=2,求⊙O的半径.

解析:(1)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出AD=AF,BD=BE,CE=CF,进而得出BD=CF,即可得出答案;
(2)首先连接OD、OE、OF,进而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出∠ODA=∠OFA=∠A=90°,进而得出四边形ODAF是正方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的半径.
(1)证明:∵⊙O是△ABC的内切圆,∴AD=AF,BD=BE,CE=CF.∵AB=AC,∴AB-AD=AC-AF,即BD=CF,∴BE=CE;
(2)解:连接OD、OE、OF,∵⊙O是△ABC的内切圆,切点为D、E、F,∴∠ODA=∠OFA=∠A=90°.又∵OD=OF,∴四边形ODAF是正方形.设OD=AD=AF=r,则BE=BD=CF=CE=2-r.在△ABC中,∠A=90°,∴BC=AB2+AC2=22.又∵BC=BE+CE,∴(2-r)+(2-r)=22,得r=2-2,∴⊙O的半径是2-2 .
方法总结:本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以及切线长定理和勾股定理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得出四边形ODAF是正方形.
【类型六】 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存在性问题
  如图①,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3,点M是AD的中点,P是线段MD上的一动点(P不与M,D重合),以AB为直径作⊙O,过点P作⊙O的切线交BC于点F,切点为E.
(1)除正方形ABCD的四边和⊙O中的半径外,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不能添加字母和辅助线)?
(2)求四边形CDPF的周长;
(3)延长CD,FP相交于点G,如图②所示.是否存在点P,使BF•FG=CF•OF?如果存在,试求此时A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FB=FE,PE=PA;(2)根据切线长定理,发现该四边形的周长等于正方形的三边之和;(3)若要满足结论,则∠BFO=∠GFC,根据切线长定理得∠BFO=∠EFO,从而得到这三个角应是60°,然后结合已知的正方形的边长,也是圆的直径,利用30°的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计算.
解:(1)FB=FE,PE=PA;
(2)四边形CDPF的周长为FC+CD+DP+PE+EF=FC+CD+DP+PA+BF=BF+FC+CD+DP+PA=BC+CD+DA=23×3=63;
(3)假设存在点P,使BF•FG=CF•OF.∴BFOF=CFFG.∵cos∠OFB=BFOF,cos∠GFC=CFFG,∴∠OFB=∠GFC.∵∠OFB=∠OFE,∴∠OFE=∠OFB=∠GFC=60°,∴在Rt△OFB中,BF=OBtan∠OFB=OBtan60°=1.在Rt△GFC中,∵CG=CF•tan∠GFC=CF•tan60°=(23-1)×3=6-3,∴DG=CG-CD=6-33,∴DP=DG•tan∠PGD=DG•tan30°=23-3,∴AP=AD-DP=23-(23-3)=3.
方法总结:由于存在性问题的结论有两种可能,所以具有开放的特征,在假设存在性以后进行的推理或计算.一般思路是:假设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结论.若能导出合理的结果,就做出“存在”的判断,若导出矛盾,就做出“不存在”的判断.
三、板书设计
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的概念
2.切线长定理
3.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提高了探究的兴趣.首先教师突出操作要求,学生操作并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从具体情景和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自己画图尝试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使学生体会数学发展的过程.

作者: 水水水    时间: 2020-4-28 21:18
下载链接 3.7 切线长定理1.rar (342.09 KB, 下载次数: 463)
    打开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公众号“czwkzy”,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   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已关注,请进入“初中微课资源”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更多教学资源,免费、持续更新。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