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生命中那场爱的别离——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4-28 19:08
标题:
生命中那场爱的别离——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龙应台《目送》,特别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还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松手的那一刹那孩子死死的攥住你的手不放,当教室的门急切的关上的那一霎那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放学接他时他会带着那种急切而又渴望的眼神一头扎进你的怀里。还记得我们大人为了考验孩子不让坏人把孩子骗走而偷偷藏起来,看着孩子着急的满世界地找我们,而我们却躲在角落里偷笑,那时,我们是孩子世界的全部,我们是孩子的天,小小的手紧紧的握住我们的手不肯松开。可是那时的我们呢?心情好的时候逗逗孩子,温柔的跟孩子讲话、游戏。忙碌起来或是烦躁时我们大声苛责孩子,甚至动手责打他们。可即使是苛责、责打之后,孩子还是会怯怯的逐渐靠近我们,亲近我们,其实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宽容和谅解。那时我们以为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就是这个样子。永远都会是这个样子。
有时,我们会很烦他。因有他,因为我们要照顾他,所以,我们很累,我们没有时间逛街、打牌、休闲、娱乐,因为有他我们变得体态臃肿,不修边幅、经济紧张,曾经的曾经,因为的因为,我们都怨他,怪他,我们会想:你什么时候才会长大,你什么时候才能不来缠我讲故事,你什么时候能让我安安静静的看会书或电视,你什么时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未曾好好珍惜,当我们曾经希望的这一天真的来临,我却高兴不起来,心里满满的都是失落,走在大街上,他总是与我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我试图挽住他的胳膊时,他明显的身体僵硬往一边咧,嘴里还会嘟囔:‘’妈,这是在大街上“,他放学我去接他,他看到我时却淡淡的说:“你怎么来了,不是说过不用接的吗?“,晚上钻进他自己的房间,然后锁上门,我想要进去就得敲门,还要有理由,理由不充足则直接被拒绝探视。他可以和同学们在QQ上聊得热火朝天,却不愿意和我交流,为了和他拉近距离,我看他看的书,我听他听的音乐,我看他看的电影。。。。。却依然打不开他可以封闭的门。像书中写的那样:隔着房门,我只能想象,他的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为了增加亲子感情,我提出出去吃饭,可他腆着脸和我提出要求:可以陪着我去,但坐在那里不吃,可不可以把他的饭钱给他,他去找同学玩。望着那比我还高的个头和渐渐显露出男子汉特征的儿子,我深深地感受《目送》中的那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过几年他要住校、上高中、大学、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他真的会和我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所以,我开始后悔,现在就开始后悔:我没有在他小时候多珍惜和他一起相处的岁月,我还没有好好体味到母子的滋味的时候,他就要离我渐行渐远,早知道这样我就在和他相处的哪些时间都和他在一起些,再多一些。。。。。。所以,亲爱的各位朋友,请珍惜!请珍惜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请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每一段时光,他们真的都陪不了我们多远的,在我们都还拥有他们的时候,请珍惜!
由此,我也想到有些东西是否都是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比如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家人,甚至我们不喜欢的人,我们都不会相处一生,我们的缘分可能是一年,可能两年,五年,但是或早或晚我们都会从彼此的世界中远去,所以。面对我们的学生是否我们应该多些耐心,多些爱心,就像我们在周国平《论教育》的那本书中写到的那样:罗素曾经指出:一个理想的老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有博大的父母本能,他强调:教师爱学生应该甚于爱国家和教会,针对今日的情况,我要补充一句:更应该甚于爱金钱和名利。我们的学生我最多只交过他们三年就会毕业,而好多学生毕业之后我很少或是再也没有见过。去年的老师美文朗诵会上我读了一篇我自己写的送给毕业班学生的一篇《孩子,我还能拥有你多久》,在我前段时间准备的录课最后也将这段短文读给了参加录课的六年级学生,事先没有彩排,读完这段话时,意外的,学生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时就有学生说我:老师,你也太煽情了吧,我说:傻孩子,倘若没有真情实感,我又如何写的出这样的文章,只是你们现在还不懂!
读《目送》会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亲走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也会想到世间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目送》所描写的都是人们所经历的,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读《目送》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脚步,能留下的就是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文中没有歇斯底里的情绪,但却让你有哽咽的滋味,让你体味到隐隐的悔恨与哀伤。其实,我们从小到大,从上学到上班,每一次的启程,都有一对关切的眼神在我们背后凝视着。但是我们是否也龙应台笔下的安德烈,是否也像此刻我笔下的儿子一样无知无觉?我的父母在当年我成长的岁月里是否也像此刻的我一样无奈和失落?彼时的我是否也像此时的儿子一样毫无察觉的伤害了他们?与父母相望的日子也在一天天的在减少,难道真的要经历作者在医院目送父亲的那一幕,我们才能顿悟吗?我们无法医治父母身上的病痛,我们也无法阻止生命进程的客观规律,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他们;孩子们固然要长大,总有一天要张开翅膀飞翔,但我们至少可以在他们年少的时候多一些爱的呵护,我们可以以身作则,教会他们更多的生活技能,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少些应酬,多陪陪家人,放却一些无谓的纷繁杂乱,多关心你身边的人和事,善待他们,这样当你一次次面对文中所描绘的背影的时候才会多些释然。
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他们终究会有自己的人生。
联系到老师教育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是有道理。孩子终会长大,他们终是要独立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像文中的那句“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他(她)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龙应台告诉儿子“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分享完这篇读书体会,真心的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活在当下,珍惜当下,珍惜我们的孩子、父母、朋友、亲人、同事,当然还有我们的学生,你的人生必然会因为你的珍惜而圆满幸福,最后祝愿每位老师都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