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线上学习随笔——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4-24 13:46
标题:
线上学习随笔——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精髓,经典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传承经典是教师的责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辅助手段,还能提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的施克灿老师在《当代教师的国学素养》中讲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二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需要,三是实现文化认同的需要,四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五是传承优秀教育传统的需要。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我们学校将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通过大队部举行的系列活动贯穿在一个学年中的每一个月,力求核心价值观在学生间的弘扬。
而流淌在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智慧,比如,“学者不自勉,而欲教育者之俯从,终其身于不知不能而已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在我,而自得在彼”“凡为师之道,威和并至则吉也”……都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需要学习的,这样,才能使我们这个师道德得以传承和延续。因此,教师要将经典嵌入自己的脑海当中,具备一定的国学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
阜师范大学副教授袁梅讲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诵读》讲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讲是弘扬传统文化应从什么开始,第二讲是诵读的好处和题材的选编,第三讲是经典诵读,主要讲的是朗诵法的技巧,第四讲经典诵读的诵法,第五讲是经典诵读的唱诵法和演诵法。在讲到经典诵读的阶段划分当中,我觉得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在经典诵读这一块儿真的是担负着很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因为13岁之前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黄金时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每个时期诵读哪些经典,运用哪些方法比较合适?期间要注意什么?这些,袁教授都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讲解。
一至三年级可以必读《论语》,当然了,也不是全文都诵读,可以是摘录性的。另外,选读的有《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四至六年级重在意义的深度拓展。可以必读《论语》《道德经》《孟子》《中庸》《大学》《唐诗三百首》。
小学在诵读方面建议使用诵读法。朗诵法三个层次分,声音层次、情感层次以及意境层次。朗诵的要诀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了是四个方面的要求:注意声音的轻重。以往有不少学生诵读古诗过于平淡,一个调子下来,读不出一点古诗文的韵味。而要诵读好古诗,首先要选每句中需要重读的字,如“白日依山尽”中的“依”“尽”需要重读,“黄河入海流”中的“入”“流”需要重读;“欲穷千里目”中的“千”需要重读;“更上一层楼”中的“一”需要重读。其次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高低。如《登鹳雀楼》的前两句需要降调,第三句上升,第四句降下来。然后注意的是声音的停连。如采用二三停顿结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最后需要注意声音的快慢。一二句是匀速,第三句快点,第四句慢下来。这样的诵读,才能尽显古诗的韵味。
在讲到吟诵时,给我们讲解了吟诵规则口诀:一二声平三四仄,仄声规则很奇特,平声音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并以《小池》为例,对这个口诀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我们对吟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同时,对小学阶段不常用的唱诵和演诵也做了讲解,并且还欣赏了徐建顺、于文华老师的经典作品,听课期间还能欣赏这种高雅的艺术。袁教授的课,如同一杯芳香四溢的浓茶,诗韵的幽香萦绕于鼻前,那些智慧与通透,优雅流淌在言语间。让听者越品越有味道。这大概就是我们中华经典的魅力所在吧。
学习经典的相关知识,掌握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实施策略,带领学生时常徜徉于经典的百花园中,汲取国学的经典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把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