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一、引入 演示魔术:空碗出财宝(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 组织学生活动:叉鱼比赛。 师:同学们对以上的现象一定很好奇,那么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光的折射”的探究,就可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了。 | 学生活动:叉鱼比赛 |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
二、新课进行 (一)光的折射现象 探究1: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传播路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所需器材和方案。 巡视分组实验(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中的传播途径) 引导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现象,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换成其他介质光也会发生偏折吗?指导由学生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从而引出折射现象的定义。 师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定义。 (二)探究2:光的折射规律 采用类比法,结合光的反射规律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需研究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规律,并讨论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指导学生用手边的仪器,边做实验边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三)眼睛受骗 解释魔术“空碗出财宝”(配合播放光路图)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像。 引导学生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同学总是把叉子叉在鱼的上方。(配合播放光路图) 教师提问:有的同学喜欢游泳,看水只有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是什么原因。 师:同学们学了光的折射知识后,要懂得应用到生活中,在游泳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教师提问:你见过海市蜃楼吗?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总结: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其实严格地说,光只是在均匀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不会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配合播放电脑中的图片和两段录像) | 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传播路径。 设计实验所需器材和方案。 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的实验。 学生回忆光的反射规律,并讨论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学生用手边的仪器,边做实验边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揭秘“空碗出财宝”的魔术。 由学生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同学们总是把叉子叉在鱼的上方。 学生回答:“为何有的同学看水只有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一现象。 让学生发表对海市蜃楼的看法。 | 最大限度的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达到探究的目的。 通过类比法来研究新规律,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手段。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之一所在。 |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结合板书) |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 |
四、练习 教师发练习题,并反馈结果。 | 学生练习 | |
五、布置作业 P48 动手动脑学物理 1~4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