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果实和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3-20 11:58
标题: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果实和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用解剖的方法,利用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2.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找出种子的相似之处。
4.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和传播方式
2.知道种子萌芽的条件
3.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老师请你们把种子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谁愿意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种子。
3.教师小结:很多植物会开花结果,种子藏在果实的里面。果实就是种子的家,它们保护着种子不会受到伤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果实和种子。
4.板书课题。


(二)种子的传播方式
1.教师朗诵儿歌《蒲公英》
蒲公英,开黄花,花儿落了把伞打。小白伞,长长把,风儿一吹上天啦。落到哪儿,哪儿安家,明年春天又开花。
要求:边听边思考,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学生回答。
3.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式?
4.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5.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归类。
6.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的传播方式。


(三)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
3.提问:
(1)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
(2)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拨开来呢?
4.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拨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5.学生观察。
6.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个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
7.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部分学生画的图贴在黑板上。
9.提问:其他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拨开其他一些种子看看,里面有什么?
10.  学生观察。
11.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12.  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结构是很相似的。其他种子里面基本也是这样的。


(四)开展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如果把这些种子放在泥土里,是不是都能长成植物呢?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学生分组讨论,把自己的猜想记在活动记录上。
3.汇报交流。
4.各组选择自己认为种子萌芽必须具备的条件,设计实验。
5.汇报交流,教师适当指明实验汇总必须注意的地方。
6.各组完善实验方案,课后继续进行实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实验结果
1.谈话:上节课我们猜测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学们回去根据自己的猜想都做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吧。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4.学生继续交流。
5.教师小结。


(二)思维拓展
1.谈话: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已经知道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我们能研究的问题吗?
2.学生分组提问,把提的问题记录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删除目前无法研究的问题。
4.各组选择自己想研究的一个问题,设计实验。
5.汇报实验方案,大家一起完善。
6.教师介绍观察种子萌发的方法之一。


(三)课后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亲手种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培育,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并记好观察日记。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3-20 11:58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 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知识
1、 认识果实和种子。
2、 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 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 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1、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 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3、 小组实验、交流。
4、 分组汇报。(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需提醒。)
讲述:同学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 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 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3、 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活动记录表格。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1、 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
3、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4、 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谁来说说解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5、 教师示范解剖种子。强调: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
6、 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
7、 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
8、 学生再用花生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
让学生比较每组前后两组的记录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观察有什么作用?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 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 交流实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1、 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
2、 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3、 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吗?
4、 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问题。
5、 各小组汇报,选择一个研究问题。
6、 小组讨论:怎么去研究这个问题?
7、 小组汇报,确定研究方案。
8、课后进行实验。
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教学反思: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3-20 11:58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果实和种子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与分享。
2.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二)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二)探究能力: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温度等。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五、教学材料:
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学生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六、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教学反馈
集中话题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分。谁来说一说绿色开花植物一共可以分为几大不同部分?
你们带来了哪些植物?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与旧知相联系;
认识种子和果实。       
探索和调查        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的地方?
种子是怎样旅行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小小的种子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是多么神奇啊!大家想不想看看神秘的种子?
引导学生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将预测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知道学生用镊子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剥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构造。
画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种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萌发?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要求学生回去后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要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
你还能提出哪些种子萌发有关、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问。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
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设计实验。
要想知道真实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做实验)
教师交代实验要求及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认识种子的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在种植中认识植物,了解植物

       
回顾和解释        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测量、记录。        引导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3-20 11:58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交流实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
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