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25日至3月28日,第十四届希望杯暨第五届金硕杯课堂教学展评中学数学学科区级决赛在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举行,我是3.25日上午9:30-10.05第三位参赛者。下面谈谈我这节课的准备过程和参赛后的反思。
准备过程:
“上一次课,脱一层皮”这句话老师们都深有感受,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个月,期间除了正常完成教学工作,其余时间都在准备这节课。最开始是上网搜课件、找素材,设计思路,教研员袁老师和数学组其他老师听课、提建议,第一次做的课从思路、设计上都有很大的问题,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再搜集资料、找素材、整理思路、修改课件,然后再邀请组内老师听课、提建议,第二次比第一次思路上顺很多,但还有很多需要修改和注意的,比如:自己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度、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学习目标的准确性和可测性、几何画板演示环节的顺序、当堂检测的设计等等,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再次查资料(知网上的很多文章),修改课件,最后在五班试讲时得到老师们的很大肯定,至此这节课基本定型,最后在三班试讲卡时间,课件最后确定下来。利用周末时间(20个小时)写教学设计,让薛珂老师帮忙修改,最终在3.24日八点完成教学设计,一切工作尽最大努力准备好,迎接3.25日的赛课。3.25日上午9:30-10:05我和五班的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并且比较好的展示了本节课。
课后反思:
1. 对于本节课的展示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把自己准备的尽可能的展示出来了,没有紧张、没有刻意卡时间赶进度(主要是我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和时间安排比较了解有把握了),尽可能的屏蔽了外界的干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言情况,在规定时间比较顺利的上完了本节课。
2. 回顾本节课我认为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模型提炼出来后,模型反映的本质问题学生没有真正领悟,反映在学生不能有意识从图形中寻找模型或构造模型,提炼或构造出模型后没有想到直接运用模型得到相似或全等,而是再一步一步证明,说明学生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还是老师的灌输成分多;(2)三道例题讲完,老师缺乏高位的总结和升华,比如“当题目中只有一个或者两个直角,又需要做辅助线时,就要考虑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
3. 准备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通过本节课我的收获是: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解决的老师不要代劳,学生能说的老师少说或不说,老师越勤奋,学生思维就会变得懒惰,一节好的数学课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