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对新课标的一点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lspjy    时间: 2008-4-25 08:04
标题: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对新课标的一点探索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战旗分校 潘成蓉

社会的进步引发和促使教育的变革,当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不断冲击我们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索和探究机会。

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与学的途径、空间等都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在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过程中,我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做了一点探索。

一、生活中的数学在初学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体现

刚入学的儿童,不是一无所知的,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有一些。但什么是数学,在儿童初学阶段,我们在引导认识的时候,不可能给出抽象的概念,而只能通过具体的内容,说明我们在使用数学知识。如家里有几口人,家住几单元,乘几路车,买雪糕用多少钱,一天吃多少米饭,等等,孩子们理解这些随时随地接触的东西时就用到了数学知识,从而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新教材注重情境的创设,不仅选择了许多生活中的情境,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行设计情境。比如,求“多几少几”的问题时,教材通过学生的作业评比展开问题讨论,学习“九加几”进位加法时,以学生在校的运动会为背景,使学生感受到计算问题来自生活。再如,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估计100粒米有多少,再数出100粒米,看实际与估计的差别,在家里吃饭时,数数碗中剩下的饭粒有多少,从而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渗透估算和思想教育的内容。

二、加强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的内容从音、形到文字的形式无所不包,死记知识不如使用信息,这一观点使得我们的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变化。使用新教材时,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组织、分析、应用信息,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或指导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使他们逐步明白学习不仅可以以书本为依据;也可借助课外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知识。对信息的认识,是他们在利用的过程中,通过借助图景(比如学习“多几少几”一课时,学生在学习提问的过程中,通过表中提供的几个孩子的作业评比信息的选用,逐步认识到,对于自己有的是有效信息,有的是干扰信息),或者在看图的过程中得到直接信息,通过对话得到间接信息,在实践活动中知道有的是别人提供的信息,有的是自己搜集得到的信息,从而在选取、组织、分析、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使其认识态度和方法得到提高。

三、延伸学习时空

课堂是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把学习的时空向课堂外延伸是必然的发展。

延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1.结合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学习20以内的数时,让学生收集家中的人口数、门牌号、楼层、电话号码等,感觉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又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到商店观察价格标签,进行购物活动,在实际的环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2.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学习统计时,除了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对学校班级、各班人数、天气等进行统计,其中有些统计对象学生比较好操作,而天气或气温等的统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天气或气温的信息,他们提出,可通过自己观察、看《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看报、询问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等等途径;其次要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