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学工作反思 在线直播语文课的局限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2-28 02:34
标题: 教学工作反思 在线直播语文课的局限
  疫情的影响,导致学校假期延期,在停课不停学的思想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网络在线教学。在近两周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与其他学科,对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可能更大。

首先,语文是一门需要听、说、读、写训练并进的学科,在线教育只强化了听得功能,读、说、写这些重要的技能没法实现。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的默写诗文惨不忍睹,字都不会写了。错的错,字不认识的不认识,在电脑上写作业打卡,除了对视力的损害,最大的损害是,学生不会写字了。听得再好又如何?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是错的。读就更不可能了。领读,听不到学生的朗读,也不知道对错。生字,没法检查朗读,也没法检查默写。布置的作业也缺少互动。

其次,直播课堂缺少师生互动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思考习惯,创新的思维方法及听取他人意见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而听、说、读、写、思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现代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十六七岁的学生渴望被老师关注,希望有展示自我个性的机会,尤其是在课堂上。由于远程直播教学是在屏幕上展现的,远端学生除了能听、读、写、思外,最重要的“说”已被本部的学生所取代,自己的见解没有机会表达。学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看客或听众,课堂的提问与回答问题是本部直播班师生的表演,与他们无关,也就懒得去思考。因为原本属于展现自我的舞台没有了。这样,远端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缺乏主动性,渐渐地丧失了积极性,整个课堂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

第三对学生缺少情感教育  语文远程直播课对鞭长莫及,也就无法因材施教,而远端学生对屏幕上那位天天看见的可信可敬的“最熟悉的陌生老师”也就没有了“可亲”感。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情感传递的过程。教师的姿态、仪表、眼神、气质等非言语行为无一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远端学生没有与授课教师一起交流和生活的机会,连授课教师的一个鼓励或是批评的微笑和眼神都不曾得到过,当然就对直播教师没有太多的感情。远端的老师虽然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时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但因为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使得学生对其“可敬”的情感又大打折扣。

当然,这是特定情境之下的权宜之计,弊端也是有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的。积累、体验、感悟,对学生滋生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有更高的要求。具备这些,才能在特定时期做好语文的不停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