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把握学习规律,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 —— 读《学历案与深度学习》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2-17 14:33
标题:
把握学习规律,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 —— 读《学历案与深度学习》有感
前段时间,我拜读了由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主编,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主审的《学历案与深度学习》一书,对这本书的“学理探索”部分关于学习本质及教师作用的阐述感受颇深,它解开了我之前教学中许多疑惑,使我受益匪浅。现将读书心得总结如下。
一、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统帅各国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引领并推动了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评价改革等关键性教育活动。以知识与信息的主动且高效的获取、整合、转化、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力”将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并被正式列入21世纪核心素养和框架的主要内容。21世纪科技的飞跃促使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急剧发展的社会。
作为教师来说,通过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提升学习力是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教师来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就要弄清楚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经验在深度或广度的持续变化,即个体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形成新经验的过程。现代学习观就是用学生已知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是与生俱来的,人天生就是会学习且爱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永远是第一位的。
三、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既然学生的学习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永远是第一位的,那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学是教师的专业实践,这种专业性体现在通过专业的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估,以规范或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其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新旧经验之间更融洽的顺应与同化,即发生更好的学习:比学生完全自主的学习学得更快、更多、更有意义,学生更想学、更会学。教学专业的全部作用就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与促进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专业领地就在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把旧的经验建构成新的经验,帮助学生从此岸过度到彼岸的过程。
四、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了教师的作用后,还要清晰地把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学:原有的经验与知识→经历有指导的学习过程→形成新的经验与知识
教: 设计专业的方案 → 专业的实施方案 →评估方案实施的效果
通过以上图解,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存在着以下关系:
学主教从——从行为的主次地位来看,学生的学习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教学
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
先学后教——即先有学习的需求,再有教学的必要,教是以学为基础或前提的,若没有学习,则无须教学。
以学定教——任何教学决策都是以学为依据的,是基于学情的,不是随意的。
五、为何“我教了,你不会“
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也是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是发送信息的过程,学生的学是接受信息的过程,而由学生的“学”到“学会”又要经历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即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发送信息)到学生的学(即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是信息的第一次转换,从学生的学(即在课堂上接受信息)到学会(加工信息完成新经验的建构)是消息的第二次转换。第一次转换是信息的人际转换,即从教师到学生;第二次转换是信息的自我转换,即学生对信息进行精加工:将新接收的信息从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将单个的新学概念同化到原有的概念网中,使之结构化;将两个及以上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知识﹍﹍
经过两次信息转换,学生才能学会。只关注第一次转换,不关注第二次,学生一定难以“学会”,信息的第二次转换更复杂、更重要。教师的专业责任就是关注信息从传递到加工的完整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的两次转换。教学,作为完整的专业实践活动,其结束的标志是学生“有没有学会”,绝非教师“有没有教”。
因此,之所以“我教了,你不会”,是因为我们在课堂上只完成了信息的第一次转换,而没有完成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信息的第二次转换。换句话说,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促成学生的第二次信息转换,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会”。
六、把握学习规律,让教学更高效
既然学生的学习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那么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充分利用学习规律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由此,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把握学情,是上好课的前提。
●课堂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不断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可有效地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与促进学习。
●教是以学为基础或前提的,先学后教、课前预习、课中看书是必要的。
●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是重难点突破的必由途径,但必须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设计出必要的环节(讨论提升、方法总结)
●设置的学习目标要有梯度:支撑性目标——主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及时评价、总结可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信息的第二次转换。
●从获取知识途径的有效性来说,归纳胜过演绎。(专题复习、做题方法、思维习惯)
●读一遍不如写一遍,写一遍不如想一遍,想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
●让学生拥有持续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
●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以上为我读完这本书后的粗浅思考。当然,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一辈子的事业,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们都在学习的路上!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