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时练带答案免费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4
标题: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时练带答案免费下载
      这套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课后练习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内容与教育部审定新编教材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帖子下面(往下拉)二楼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5

部编八语下课时练.zip (392.21 KB, 下载次数: 1876)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8
1社戏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归省(    )  (2)行辈(    )  (3)撺掇(    )
(4)凫水(    )  (5)蕴藻(    )  (6)潺潺(    )
2.根据拼音填汉字。
(1)____(jué)蚯蚓            (2)________(xù)叨
(3)欺________(wǔ)           (4)________(dài)慢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因为……如果……而
B.但……却……然而……即使……而
C.但……却……然而……即使……可
D.可……但……由于……因此……而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玉树地震发生后,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者。
B.进入初中,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C.自从他加入学校足球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
D.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5.全文写了七个故事情节:A.赵庄看社戏;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C.看社戏前的波折;D.看社戏归航偷豆 ;E.六一公公送豆;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根据下面的提示思考:
(1)情节顺序是                             。
        (2)详写的是                              。
        (3)略写的是                              。
6.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7.你是怎样看待“偷豆”这一情节的?
                                                                                
8. 课文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9.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看,只好留下他了。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加的标点?
主:下 雨 天 留 客 天 天 留 我 不 留
客:下 雨 天 留 客 天 天 留 我 不 留

第二课时
阅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2.选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写出了                                    的心情。
3.第11自然安段中的 “跑”字与第10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4. 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前文交代的句子        后文相照应的句子
A.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或者也许是渔火        B.
C.        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5.选文中的景物描写调动了“我”的多种感官,请把相关语句摘抄在下面。
a.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揣摩人物心理:下列语句分别体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什么心情?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3)“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7.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
摘录内容(1)        批注(1)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摘录内容(2)        批注(2)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8.《社戏》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通过老渔父的喝彩从侧面突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
请以“周五放学回家,路上真高兴”为情景,写一段话,注意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9.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有木有”等;另一方面,2017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1)xǐng(2)háng(3)cuān(4)fú(5)yùn(6)chán
2.(1)掘(2)絮(3)侮(4)怠
3. B
4. D
5.(1)情节顺序是G、F、C、B、A、D、E  (2)详写的是A、B、C、D(3)略写的是E、F、G
6.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7.“偷”中凝结着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淳朴的天性。偷豆情节,不仅展示了小伙伴们的优秀品质,而且为下文六一公公送豆埋下了伏笔。
8.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9.主: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第二课时
1.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2.夸张;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因看社戏的愿望终于实现后内心无比欢喜轻快的心情。
3.“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4.A.似乎听到歌吹了B.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C.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5.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b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d(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6.(1)急切(2)陶醉(3)惊喜
7.(1)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社戏时的愉快的心情。(2)这个比喻符合当时舟中观夜景的实际情形:因山势起伏,船行疾速,山色淡黑,群山极像“踊跃”的、“铁”青的巨兽的脊背,同时也写出了船速之快,看戏心切。
8.示例:一路上,三五成群的同学都背着书包,提着手包,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和同伴一起牵着手在路上跑呀!跳呀!如出笼之鹄,无拘无束的一路狂奔。小路两旁,青青的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像一层层涌动的绿浪;湛蓝的天空白云飘荡,几只小鸟自由飞翔……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放声高唱:“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激情澎湃的歌声在空中久久回荡,我这富有磁性的声音使得“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他们纷纷向我投来“赞赏”,甚至有些异样的目光。
9.示例一: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于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8
2  回延安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⑴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   )
⑵米酒油馍木炭火(   )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
⑷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
2.《回延安》体裁是___,采用陕北民歌_____的形式创作;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
3.下列各句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奏和标注的着重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4.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千声万声呼喊你(    )
⑵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
⑶双手搂定宝塔山(    )
⑷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阅读课文第五部分,完成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5.这一部分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6.节选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7.“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8.诗中写道:“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由此可以读出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1.⑴pù  ⑵mó  ⑶méi  ⑷gāo  
2.诗歌(抒情诗)  信天游  贺敬之
3.C
4.⑴夸张  ⑵拟人  ⑶夸张  ⑷比喻
5.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6.拟人:“延河滚滚喊‘前进’!”  夸张:“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7.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8.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进程,从杨家岭到天安门,中国革命逐渐走向高潮,最后实现了全国解放的革命目标。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8
3 安塞腰鼓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骤雨(       )   蓦然(       )   羁绊(       )   烧灼(       )      
huì(         )暗  叹为观zhǐ(    )    jiá(     )然而止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的词语。
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②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③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3. 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妙处:                                                                  
                                                                  
                                                                  
4.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安塞腰鼓的?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3)“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zhòu  mò  jī  zhuó  晦  止  戛
2.①本义茂盛,此处为“生气勃勃”之意。  ②鼓声的力量震撼着阳光,间接写出了声响的强大。  ③将声响写出形状,更有力地表现了鼓声的顽强生命力。
3.疾速  大起大落   震撼  烧灼  威逼  鲜明  惊异  消化
4.文章写了安静的腰鼓、隆隆的腰鼓、寂静的腰鼓三个方面的内容。
5.(1)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3)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4)比喻和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8
4  灯笼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假定是暖融融(    )的春xiāo(    ),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huǎn(    )步寻一脉幽悄(    ),意味应是深长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垂珠帘珑:                                       
(2)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
翠羽流苏: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B.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4.文中写道:“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春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成为春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
(1)山清水秀—(         )
(2)粗茶淡饭—(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5.这段文字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
                                                                              
6.你能默写出本段文字化用的诗词吗?
                                                                           
                                                                           
7.“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中“马前卒”的比喻义是什么?
                                                                           
                                                                           
8.本段文字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1.rǒng  宵  缓  qiǎo
2.(1)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2)指宫灯上的各种装饰物。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
3.A
4.示例:(1)花好月圆(花红柳绿、月明风清等)  (2)山珍海味(山肴野蔌、玉盘珍馐等)
5.壮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7.比喻愿意为英雄前驱,做勇于献身的战士。
8.本段体现出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9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差异               ②差遣            
③差劲               ④参差            
⑤连翘               ⑥翘起                    
2.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     )
②不情愿又没有办法(     )
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
④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     )
3.给下面的词各配一个同义词、一个反义词。                             
 ①炎热(    ) (    )        ②灵敏(    ) (    )
③归来(    ) (    )        ④容易(    ) (    )
4.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②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5.填空。
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     )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         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     )的(     )和(     )。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
2.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①各种花次第开放 (        )
学生不要乱花钱(        )
花言巧语迷惑人(        )
爷爷的眼早花了(        )
②到了秋天,果实成熟(        )
这条路,小王最熟了(        )
俗话说:熟能生巧(        )
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        )
③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
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        )
要学会明辨是非(        )
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        )
3.本段描写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4.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
                                                                       
5.文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①chā    ②chāi    ③chà    ④cī   ⑤qiáo  ⑥qiào   
2.①销声匿迹  ②无可奈何  ③难能可贵  ④衰草连天
3.①酷热  寒冷  ②敏锐  迟钝
③回来  离开  ④简便  困难
4.①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②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10年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5.物候现象  物候景象  物候现象  特征  成因  意义

第二课时
1.时间顺序
2.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花费  用来迷惑人的  模糊迷乱
②长成  知道得清楚  熟练  程度深  
③这样  是(判断词)  正确  正是
3.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4.有;例如燕子归来。
5.本段前面的内容。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9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   )骨gé (   )   zhě(   )皱    追sù(    )
劫(   )难  蟾(   )蜍  陨(   )石     携(   )带
2.解释词语
劫难:__________      追溯:__________   
天衣无缝:________       致密:__________
3.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4. “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5.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6.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分析。
                                                                       


第二课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遗hái(    )        褶皱(      )       天衣无fèng(     )
2.词语解释:
褶皱:__________
3.赏析语言下列句子。
(1)下面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4.修改下面的病句。
(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骸  骼 褶  溯  jié chán  yǔn  xié 
2.劫难:灾难。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 
3.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4.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5.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6.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第二课时
1.骸  zhě   缝
2.褶 zhě 衣服摺叠而形成的印痕:百褶裙。 泛指摺皱重复的部分
3.(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2)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非常形象可感。
4.(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5.A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9
7 大雁归来
1.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        迁徙(xǐ)
B.赌注(dǔ)                撤回(chè)        沼泽(zhǎo)        符合(fǔ)
C.黑鹂(lí)                预料(yù)                蹼鹬(yù)                弥漫(mí)
D.喧闹(xuān)        稀疏(shū)        频繁(bīn)        偶尔(ěr)
2.选词填空:
(1)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_____________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A.坚持不懈      B.勇往直前     C.坚定不移
(2)______________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A.单调枯燥      B.单一无聊     C.准确无误
(3)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______。
A.祝福    B.赌注    C.祈祷
(4)大雁都要吹起______的号角。
A.联合    B.连和    C.联系
(5)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______的希望之光。
A.预想    B.预测    C.预料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5.阅读课文,你认为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顾学过的诗歌,写出有关写“雁”的诗句(连续的两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1)C  (2)A  (3)B  (4)A  (5)C
3.D
4.D
5.提示: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善性、友情、亲情,找到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意等一些人类失去的东西。
6.示例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9
8  时间的脚印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炎热的阳光        着它,严寒的霜雪        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2)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        ;这里在        ,那里在破坏。
(3)而在读懂以后,        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2.本文标题用《时间的脚印》有什么好处?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
                                                                     
                                                                     
4.从古至今,关于时间的名言很多,请写出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5.关于选文的说明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6.选文中“旅行”一词是什么意思?若换成“到远方去”行吗?为什么?
                                                                     
                                                                     
7.“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一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冰河”能“爬”吗?这个“爬”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1)烘烤  冷冻 (2)生长  建设 (3)不仅  而且
2.答案:标题用的是拟人法,使标题醒目,吸引读者,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解析:从拟人修辞的角度作答。
3.示例: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4.示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梅森)
5.B
6.“旅行”在文中指沙砾被带到远方去。若换成“到远方去”,则整句话就没有了原句的生动、形象,没有了魅力。
7.排比、拟人。用“爬”字来形容冰河在陆地行进的情态非常贴切,很生动地表现了冰河缓慢移动的状态,很容易理解。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9
9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1.填写。
本文的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                 开朗:                     阡陌:
交通:                 俨然:                     怡然:
妻子:                 邑人:                     绝境:
外人:                 间隔:                     无论: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第二课时
1.“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
有什么作用?
                                                                     
2.由《桃花源记》诞生的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3.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4.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6.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东晋  陶渊明
2.顺着、沿着    遇到   花瓣   走尽   开阔   同“邀”邀请     
3.繁多的样子           开阔明亮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整齐的样子            愉快的样子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世隔绝的地方
   桃花源以外的人       隔断                不用说,更不必说
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
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6.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第二课时
1.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2.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3.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4.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5.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6.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9
10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篁竹(huánɡ)   怡然(yǐ)    翕忽(hé)    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   为坻(chí)   悄怆(chuànɡ)   俶尔远逝(chù)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可百许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C.蒙络摇缀  (络:连结)   
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3.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小丘的西面走了一百二十步)
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
D.四面竹树环合(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4.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1自然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2自然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2.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3.综合分析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B.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最主要特点是幽静。
C.作者为了摆脱被贬而抑郁的心情,寄情山水,其暂时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D.《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气氛是一致的。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A
2.C
3.A
4.D
5.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具体为: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第二课时
1.B
2.C
3.D
4.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49
11  核舟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    )    (2)尝贻余核舟一(    )   
(3)箬篷覆之(    )             (4)其两膝相比者(    )   
(5)矫首昂视(    )             (6)其船背稍夷(    )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4.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5.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6.“舟子”的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参考答案
1.(1)无 没有    顺着 就着   (2)赠   (3)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4) 靠近  (5)举 (6)平
2.B  
3.核舟。   
4.嘻,技亦灵怪矣哉!
5.核舟是“大苏泛赤壁”,苏是中心人物。
6.扣“泛赤壁”,不是过江,所以放舟江上,不必撑船。
作者: 桂馥兰香    时间: 2020-2-17 10:50
12 《诗经》二首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
蒹葭 (    )(     )        伊人(     )        溯洄  (    )(    )                     晞 (    )      湄(     )     跻(     ) 坻 (     ) 涘  (     )                    
2.填空。
《蒹葭》一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对比阅读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
1.jiān jiā ;yī;sù huí;xī;méi;jī;chí;sì
2. 《诗经·秦风》  爱情  蒹葭  
3.(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表达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可望而不可得的心理感受。
(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5)《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