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面”字写作要点
“阵”字写作要点
“朗”字写作要点
“枯”字写作要点
“却”字写作要点
“将”字写作要点
“纷”字写作要点
“夜”字写作要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上面、前面、一阵风、方阵、晴朗、枯草、枯树、却是、却要、将来、将要、大雪纷飞、纷纷、 夜里、夜晚。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与理解运用。
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再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和理解内容,体会喜鹊劝告寒号鸟时着急的语气以及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得过且过的心理,从而明白故事里 蕴含的道理,明白导致喜鹊和寒号鸟不同结果的原因。
(1)了解课文顺序。
初读课文后,可以按照“冬天快要到了”“冬天到了”“寒冬腊月”三个不同的时间,初步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然后分时间板块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结构,整体感知 故事内容。
(2)抓住不同表现,比较不同的生活态度。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这两句话形象地描写了喜鹊和寒号鸟在冬天来临前的表现,在比较中感悟它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一早”,写出了喜鹊出去劳作的时间很早;“东寻西找”,说明找到适合做窝的材料并不容易,可以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喜鹊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如何寻找的,体 会做窝的不易;“衔回来”,结合字义的理解,感悟衔回做窝材料的艰辛,再次体会做窝的不易;“忙着”,写出喜鹊抓紧时间做窝,毫不懈怠。寒号鸟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却” 字,写出了和喜鹊完全相反的行为,“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进一步说明它天性懒惰、得过且过。
(3) 抓住对话,感悟其不同的个性。
本课中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如下:
① 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②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喜鹊第一次劝寒号鸟,指出“该干什么”,第二次劝寒号鸟,不仅指出该干什么,还说明了为什么要这么干。在行动上,由“说”变成“来到崖缝前劝”,可谓苦口婆心。朗 读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喜鹊思考:会怎么去劝说寒号鸟?心情又是怎样的?也可通过在“说”“劝”前面加上提示语的方式来体悟,再指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 用朗读表现出来。
寒号鸟的语言,除了抓住“躺、伸伸懒腰”等明显描写出“懒惰”的词语外,还可引导学生围绕“傻、得过且过”等词语进行讨论。喜鹊真的“傻”吗?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寒号鸟“得过且过”,后果是什么?有真切体悟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在此基础上,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等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4) 抓住环境和寒号鸟的语言,体会得过且过带来的后果。
寒号鸟第一次不听劝告,才是冬天刚到,在呼呼的寒风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 叫’哆啰啰’,并发誓“明天就做窝”;第二次不听劝告,已是寒冬腊月,“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它“重复着哀号”,再次发誓“明天就做窝”,可是再也 没有机会了,它“在夜里冻死了”。
这两段话,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当时的寒冷情景,体悟“得过且 过”带来的必然后果。北风“狂吼”,南方的学生较少见到,可以借助视频理解;“得过且过”,可以联系上下文先说说寒号鸟“得过且过”的行为,再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比如, 有的学生,做作业拖拖拉拉,非要第二天老师催要才补做;再如,有的学生家里长时间不整理,乱七八糟的,最后想找的东西也找不到了。
2. 课后练习。
本文课后有3道练习题。
第一题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后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需和文本的理解结合在一起,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朗读促进理解。避免课文朗读机械模仿,孤立生 硬地讨论问题。
第二题是练习带“得”字的短语,“得”字前面是形容词,“得”字后面是补语,补充 说明形容的程度,可以直接描述,也可以用比喻句来说。和低年级的学生,不必说术语,
可以结合生活和自己的经验来说。教学时可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补充“热得____ ”,这里可以用上生活中的情景图片,比如,“冻得直流鼻涕” “快得像一阵风”。
第三题是选做题。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不要拔高难度, “说一说”即可,切勿提升到“写下来”的层面。
教学资源
寒号鸟
寒号鸟是一种啮齿类动物,学名叫“复齿鼯鼠”。白天待在巢内,黄昏或夜间外出活动, 可由高处向低处滑翔。因其生性怕寒冷,日夜不停号叫,而俗称“寒号鸟”。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阵、枯”4个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哀号”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寒号鸟,出示寒号鸟资料。
2.把“寒号鸟”读正确,强调“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式巩固读音,如“号叫、号哭”。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了解“寒号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
(寒号鸟的住处是在崖缝里,喜鹊住在大杨树上。)
设计意图:
通过看插图,对照课文明白两种小动物的“窝”是怎样的,在对比中对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有初步感知。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识字,出示“一堵石崖”和“一道缝”。
看图理解“一堵石崖”和“一道缝”。识记“堵”和“缝”。
3.观察插图中喜鹊在干什么。(喜鹊衔着一些枯草,忙着做窝。)识记“衔、枯”。
4.从图上看出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寒号鸟的住处是崖缝,不是树枝搭建的,不够保暖;喜鹊的窝里有很多保暖的材料。)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采用看图观物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堵、缝、衔、枯”,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
5.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寒号鸟和喜鹊的第一印象。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创设问题: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哀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两次哀号: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3.请学生朗读,理解寒号鸟为什么会哀号呢?(因为天气太冷了,而它又没有窝,崖缝里冷得像冰窖,所以冻得哀号。)
4.理解“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得”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
出示课后题:
5.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6.创设问题:天气真的很冷,崖缝里冷得像冰窖,都把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那天气是一下子变冷的吗?(天气是慢慢变冷的。)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和季节变化有关的句子。
7.了解文章的顺序。
(1)指名读读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一一出示。
(3)板书概括3句季节变化的句子:“冬天快到了”“冬天到了”“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4)根据3个句子复述课文。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面、朗、阵、枯”,重点指导“朗、阵”。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寒号鸟和喜鹊的图片,回顾这两种小动物的形象,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过渡:寒号鸟这样哀号,邻居喜鹊看不下去了,所以“劝告”它赶紧做窝。
2.理解“劝”。(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
二、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
1.创设问题: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呢?寒号鸟听了劝告说了些什么呢?用横线画一画它们的对话。
2.出示两次对话。
3.指导学生理解喜鹊的话。(喜鹊关心劝告,语气诚恳。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
小结:从喜鹊说的话,看出喜鹊目光长远,勤劳踏实。
4.指导学生理解寒号鸟的话。(寒号鸟糊涂懒惰,脾气暴躁,不听劝告。)
5.理解“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6.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同桌间分角色练习。
7.分角色朗读。
8.结合朗读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揭示寓意。
三、拓展想象
1.故事续编。寒号鸟终于冻死在严寒的夜晚。第二天喜鹊呼唤它……想象当时是怎样的情形,把故事继续说下去。
2.故事新编。寒号鸟怎么做就不会死?编一个让寒号鸟没有被冻死的故事。
四、小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