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我们6个人来学校第二年的时候还总被称为新老师,那时候就像孩童渴望长大的感觉一样,希望有人把我们当“老教师”看。终于,在第四年的今天,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不再有人叫我们“新老师”了,取而代之的是“年轻教师”或者官方说法——“青年教师”。但我对这两种称呼依然诚惶诚恐,虽然我想成长,但没想到成长就在眨眼间,毕竟我的眼纹告诉我下次眨眼间就是“中年教师”了。当然,这是玩笑话,其实前面的所有铺垫汇总成一句话就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又是一年述职季”。这一年我不仅拥有了眼纹,我也努力在我平凡的事业中捕捉到了一些小确幸。总结如下:
一、行政工作
行政工作一如既往,在民族运动会的忙碌与热闹过后依然是最常态的工作,其实行政工作在我看来就是把常态工作坐稳,突发工作及时完成,当然也要功在平时,稳步前进。
二、教学工作
接下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工作:在去年一年专职任教音乐后,今年终于有了一点顺手的感觉。结合区里音乐教研反馈以及我自身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我深感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匮乏是阻碍音乐深入人心的一大壁垒。大部分人的认知还停留在音乐课就是教唱歌的课。音乐之所以不能引起重视,是因为对其不够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以,今年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渗透。现在我校学生除了一年级之外,二至六年级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所学歌曲的唱名,甚至现在三年级有一个合唱团的孩子海佳贝,已经能有意识的去用音高来唱出唱名,这是我非常欣喜的一点。此外,重视音乐记号的学习也为日常教学带来了便利,如看到反复记号,学生自己就能梳理出歌曲演唱顺序,还有一些装饰音的学习,例如:上滑音、上波音、倚音等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歌曲为什么会这样演唱,真正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有升降记号、休止符等的学习,我都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了“原来音乐课不仅仅是唱,它还有这么多知识包含在其中”。
其次,跟随课标,我让学生常态化接触并使用乐器,如:铃鼓、木鱼、双响筒、三角铁等等只要我们学校有的乐器。低年级的孩子们每次看到新乐器后,课堂上的表现更加积极了,注意力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高涨。高年级学生对乐器的创编和运用更加纯熟,以五年级为例,我发现五年级的学生的整体音乐节奏感是最好的,用乐器创编节奏时,海逸飞总能用上较为复杂的节奏型去为歌曲伴奏,这是他们在四年级时所没有过的情况,让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学过架子鼓,然而他说没有。那我相信,这是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还有海思雨,上次在《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的教学中,进行乐器创编,铃鼓这一乐器是有两种演奏方法,但是在长期运用且达到操作熟练的基础上,海思雨竟然开发出了另外两种新的演奏方法。等等,这些学生们的转变都给我带来惊喜。低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
引入一个适合全校学习的小乐器,具体是哪个小乐器还在考察阶段,选择的方向是较为简单易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乐器;
加强专业技能,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及光盘,扎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找一节课好好研究磨砺一下,备好一节课。
灵活教学,以前教学模式就是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能多融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多多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
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孩子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希望把我理解的音乐传递给孩子们,也期待他们成长的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