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1-1 04:12
标题: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知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3、初步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尝试、探索、创造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数学教学同时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教学程序编排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见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得到励炼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学具准备:
学具袋(活动角、不规则的纸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播放儿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图片)
同桌互相说说,你都看到些什么?
(学生唧唧喳喳说地说个不停)
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1:我找到了足球。
生2:我看到了有很多小朋友在踢足球。
生3: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做早操。
生4:有个老爷爷正在修剪树叶。
(在学生找到实物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会形成怎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的闪动的角)
生:是角。
师: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静态的图片配以欢快的儿歌,很快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教师在实物情境的基础上展示出角,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物体上有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画角
(1)、师:仔细看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2)、角的组成。
师: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就叫做边。(板书:边)
所以一个角有几个顶点?(1个)几条边?(2条)
谁能说说其它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板书各个角个部分名称)
师:你能说说怎样画角吗?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教师马上演示,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投影出示, 全班交流:谁画得对,画得好。
生1:有些小朋友画的边都是弯的。
生2:那用直尺画,就画得标准点了。
生3:别忘了画顶点。
(4)、师:对呀,画得不好的小朋友要多听听刚才小朋友的意见。
(教师示范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画好以后可以在角上画条小弧线,作上角的符号。
请小朋友再次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学生再次画一个角,这时画的角就相对标准多了。)
总结: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将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角的几何形体画出来,这是落实角认识的一个关键。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小小儿歌,简单好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激起千层浪。】
2. 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找生活中的角。
教师指出: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小组同学听,待会我们请每组的小朋友来汇报。
(学生在小组里积极地找出生活中的角,不停地用手指着黑板,指着窗户……)
(2)、汇报。
师:谁愿意来发表一下你的发现?
生1:看,墙角那有角,(边说还边用手指着墙角)黑板上有角,
生2:桌角上也有角。
生3:墙上那个三角形上有很多角,而且每个还都不一样。
生4:衣服的领子上有角。
生5:这个三角板上还有3个角呢!
师:看,这里也有角,出示图片
【通过从生活中找角—指角,使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逐步渗透“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知识做好铺垫。】
3. 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师:你能在这张纸片上创造出一个角吗?
(1)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每人发一张不同形状的纸片)
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利用一张七彩纸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
生1:我把这个三角形对折一下,就有角了,看,角在这里呢!(边说边用手纸着角)
生2:我把正方形先斜着对折,再斜着对折一次,就有角了。
生3:把圆对折一下,然后再随便一折,就可以变出一个角了。
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师: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生:无数个角。
【通过折角,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2)、通过感知,建立概念。
师: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有什么感觉?
生1:这里有个点是尖尖的。
生2:这里有两条边呢!(学生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生3:而且还是直直的呢!
教师把折的角(钝角、锐角、直角)贴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丰富认识。(做活动角)
(1)、创造角。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创造出一个角吗?你们可以利用学具袋(一条绳子、两根可连接的塑料条),做一个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学生活动)
(2)、汇报:
生1:我们两个人用绳子做了一个角,看!(学生高高举起自己创作的角)揪住一点,把两端拉直就出现角了。
师:你能指出顶点和边在哪里吗?(学生指出)
生2:我用两根塑料条也做了一个,而且这两条可以连接起来。(实物投影下出示创作角)
师:你能指出顶点和边在哪里吗?(学生指出)
师:你们做的这些角有什么特点?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的呀!
师:你能得到比刚才小的角呢?(学生操作 你能得到比刚才大的角呢?(学生操作)
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啦。
小结: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板书: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3)、师:我这也有一个角,(和某一个学生的角大小相等的,边的长短不同,大约都是45度的角)猜猜这两个角哪个大?
(学生表现出不用的意见,不过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角大)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来知道哪个角大呢?
生1: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拿来量一量,比一比。
师:那就由你来试一试吧!
生1:(用45度的角分别去量这两个角),我发现原来是一样大的。
(学生惊奇得议论着)
师:还有办法吗?
生2:重叠一下看看就可以知道了。
(教师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很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
(这时,学生大声地“哦”了一声)
师:咦,可是刚才大家都猜老师的角大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呀?
生:我们是看,老师这个角的边长点,我们就以为角就大点了。
师:其实是不是这样的呀?
生:不是呀,和边的长短没关系的啦。
小结: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生1:第一个和第三个是角。
生2:第二个不是角,因为没有顶点。
生3:第四个也不是,因为只有一条边,另一条边弯的。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3、发展思维:演示角有关的建筑、图画、学生作品......
师:发挥你的奇思妙想,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生1:我认识了角。
生2: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3: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关于角,我们今天只是进行初步认识,下节课还要继续学习它。
五 、 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边
顶点
边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1-1 04:1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瑞锦小学 吕春苗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