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我有自己的特点》课后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9-12-10 16:58
标题: 《我有自己的特点》课后感悟
周三,终于讲了《我有自己的特点》这一课,本以为已经试课无数次,肯定万无一失。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心一点一点的往下沉,课堂上学生的讨论不充分,我的应对也十分糟糕,就像走入了迷宫,迷失了方向。

有时候,阅读是我们解决遇到的瓶颈的最佳方式,我重新翻开了《静悄悄地革命》,为自己寻找思路和灵感。

书中说,“这种宁静的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转向为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触发”这个词用得课真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即为触发器,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引导学生思考,才能让交流和分享更充分,但是在这节课中,我就犯了错,一句一句截断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一句“我也这样认为”停止了学生思考的步伐,一句:“我想,这是你的特点吧!”让思考不再充分;一句:“这是你的特点”让表达不再尽兴。我一直迷惑于怎么做才能诱发学生继续交流,书中告诉我了方法:

一是引导学生倾听和回顾。书中有一个滨野老师的例子:“当每一个儿童的发言没有得到充分的体味,其它儿童未能充分分享知己,他就会细心地提示“某某同学说了...”从而引导其他儿童的注意。”我在自己的课堂中,只注意了让学生表达,但是并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分享和充分的聆听,所以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出现了泛泛而谈,别人说这个,我也说,但是并未进行充分的思考。

二是创造契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我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认识,从外貌兴趣到内心中的自己,但是学生似乎对这些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的原因在于教学不应该牵引而应该是寻找契机,比如说学生通过“我有自己的特点”这一话题切入,然后进行自我的一个探索,比如有人介绍他人眼中的我,比如说有人介绍自己的外貌,在众说纷纭中我逐步引导归纳出他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深层次认识到自己在寻找自己的特点,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深度思考,而不是只知道跟着老师步伐走,并不知道本节课的目的在哪里。

三是倾听。在之前试课的时候,评课老师已经提出我没有倾听学生的声音,但是我认为我都听到学生的发言了,其实,我所意味的倾听有些浅显。我所说的倾听仅指听到了,但是,书中写到:“倾听儿童的发言意味着在吐下三个关系之中接纳发言。一是,认识该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它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童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对呀,这才是真正的倾听,不仅仅是听,更是心中想着:学生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四是尊重。其实这个词语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引导学生对他人的尊重。但是书中写的很彻底:“教师若只寻求“好的教学”,那么尊重每一个儿童尊严的教学就不可能形成。”当读到这一句话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感。我总认为听完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就是尊重,但是,在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再不断的筛选,看哪位同学说的符合我接下来说的内容,对那些不符合的则是以简单的评价一笔带过。这不就是不尊重吗?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对所有儿童的发言都寄予信赖与期待。”我们的心中要一直树立“任何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精彩的”理念。

我们总在告诉学生诚实,其实我们作为老师才更应该诚实,诚实地面对每一个儿童,诚实面对每一页教材,更要诚实地对待每一节课堂,不去一味追求花哨,而忘记课堂的本源。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9-12-10 16:58
领航学校(南校区)张兵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