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经验分享 课堂上教师必须改掉的十个教学坏习惯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9-11-20 20:41
标题:
经验分享 课堂上教师必须改掉的十个教学坏习惯
一、开篇不宜淡如水
开始上课,一段好的导语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为学生学好新课奠定基础。
二、指名不宜在提问前
“XXX,请你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先指名某同学回答问题,然后再提出问题。是应该先提出问题,还是先指名,颇有一番考究的必要。
先提出问题,到老师点名同学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白”,也正是学生思考的时间。尽管最后回答问题的只是某一名学生,但这段时间却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确保全班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索的状态。
指名在前,那效果就迥然不同了,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学生的思维活动。
三、不宜每次都用“你来”一词
教师指名学生发言,每次都说“你来”,是不适宜的,应当变换一下说法。比如“请你回答”“你说说看”“你来告诉大家”“这个问题,你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倘若整堂课都说“你来”,暴露的是教师语汇的贫乏,而学生也会听之乏味,无疑会影响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讲话语汇丰富,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学生除了向课本学习书面语言之外,理所当然还要向教师学习口头语言。教师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
四、表扬“太好”后,不宜再找碴
黑板上的生字词,一名学生读过之后,教师立即称赞“太好了!”该学生高高兴兴地坐下。
然而,在教师对该生大加称赞之后,又让其他学生找出其不足。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试问:刚才那位学生到底读得如何?如果有错就不能说“太好了”;如果没错,那就用不着再来找碴。二者怎能同时存在呢?
“太好了”的评价用语,不能随便使用。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时,教师就要考虑评价用语的准确性。对学生的评价,以表扬为主是对的,但必须以恰如其分为前提。否则,不当的赞扬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是有害无益的。
五、不能乱点“鸳鸯谱”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所讲的内容一定要正确、准确、合乎科学,不能讲错、讲歪、张冠李戴,否则将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六、配角不宜唱主角
在当下的语言教学中,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的现象比较普遍。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是时代的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配乐朗读的文章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背景音乐盖过了文字阅读。
七、不宜一口吞个饼
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一般都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解到运用。教材也是按照这一规律编排的。
所以,在刚开始接触某一知识点时,就把有关内容全讲完,看似快了,其实慢了,违背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必然会走向愿望的反面。
八、“对口相声”不宜演
尤其在课堂互动时,如果教师只把注意力放在与其互动的那一名学生身上,课堂纪律就会松弛,其他学生听这种“对口相声”也会索然无味、思绪乱飞。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认真听取一名同学的发言时,目光要时不时地扫视全班,心中心中时刻装着全班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老师此时此刻也正在关心着自己,从而保证课堂时刻处于良好互动状态。
九、改错不宜缺勇气
知识犹如浩瀚大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教学不可万无一失。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此时,教师应放下架子,勇敢地承认错误,并立即纠正。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对此也是能够理解和谅解的。
十、切莫急着充当裁判员
当学生们的回答存在分歧的时候,应当让他们多多讨论,各抒己见。这当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但是值得的。通过争论,学生明辨了是非,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以上这十种小现象,教师们都要十分注意,切莫掉以轻心。课堂教学无小事,教者事事应在意。教师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设计,想一想怎样做效果更好,怎样做会影响教学质量,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