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之学习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9-11-19 19:00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之学习反思
某大学教授给大学生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教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大石块的大烧杯问学生:“请问烧杯装满了没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装满了”。教授未作评价,伸手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小石子的杯子,高高举起,然后把小石子“哗哗”地全倒进了大烧杯里。教授又问:“烧杯装满了没有?”学生有的说“装满了”,有的说“没装满”。教授仍没评价,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细沙子的杯子,高高举起,然后把沙子“沙沙”地倒入大烧杯里。教授笑看问:“装满了没有?”学生们没有声音了,他们不敢再轻率地回答。教授微笑着又从讲台下端出一杯水,高高举起,然后把水慢慢地倒入了大烧杯里。实验结束,教授正式发问。“请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有的回答:“看似满的东西其实没有满。”有的回答:“人就如大杯子,说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教授接着再问:“假如我的大烧杯内先装满沙子或者是水,请问大石块还能放进去吗?”

假如我们把12岁以前的孩子的大脑当做这个大烧杯,那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把什么当成孩子的“大石块”呢?今天读了孙双金老师的《重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体系》孙老师提出了小学语文教育的“三大石块”,第一块竟然是国学经典,第二块是诗歌经典,第三块是儿童文学经典。可是现在语文教科书里选用的一篇篇白话文是却不在其中。孙老师这一观点的提出,值得让我们反思到底该怎么教语文?是重记忆,重积累?还是重分析,重理解?是不是大量的白话文都不用教了?显然不是的,孙老师告诉我们重构后的语文可以这样教:

一、现有教材怎么教?现有教材基本上是由一篇篇白话文组成,学生阅读理解不是主要问题。因为白话文已写得很白很直很露了,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反复咀嚼品味的了。一般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理解课文,接着可背诵文章写的精彩的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大可不必在理解课文上挖过来挖过去,浪费时间。看完之后,我借鉴了这一点,把语文讲解的内容大大的减少,学生能理解的绝不多讲,授课时间减少到了一半,学生掌握的却一点也不差。

二、时间如何分配?压缩教材教学时间,挤出一半时间来教国学、诗歌、儿童文学经典。另外,每天早读时间可让学生诵读国学和诗歌经典。一日之计在于晨啊!每天早上读10—20分钟,一年下来时间就非常可观。

三、国学、诗歌经典怎么教?国学诗歌经典因其语言精炼,富有韵味,充满音律美的特点,教学时应以诵读,背诵为主,辅导以适当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必在理解上花太多功夫。“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像竞赛法、情境法、表演法、展示法、师生共读法、亲子共读法等等都是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乐此不疲,出口成诗。

四、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的教学和国学、诗歌经典应有区别,因为儿童文学语言通俗易懂,没有阅读障碍。再加上儿童文学是以故事为主,有人物,有情节,有故事,特别吸引学生。因此儿童文学教学重在积极引导,推荐书目,激发兴趣,以孩子自主阅读为主。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全班共读同一本书,共同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利用中午午休时间老师读书,同学听书。还可发动家长参与,班级阅读,提倡家庭亲子共读。一旦引导孩子走上阅读的金光大道,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那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已成功一大半了。

五、课内课外怎么处理?课内教的东西要适当难一点,要有智力挑战,要对学生有智力吸引力,课堂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这叫“跳跳摘到苹果”。建议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大多放在课内教学。课外阅读的内容可有趣一点,丰富一点,吸引人一点,简单一点,儿童文学读物特别适合学生课外阅读、家庭阅读。这样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学生阅读量就会极大提高。

六、语文作业做什么?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学习语文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多读多写。语文水平,语文素养不是做作业做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的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因此,语文作业就是三字经:“读、背、写”,而“写”就是写日记、写随笔、写读书笔记,而不是写段落大意,写中心思想。学生在读写熏陶中自然而然语文素养就提高了。写日记,我在我们一年级首次进行了尝试,发现孩子的潜力真的是非常大,从刚开始的一句话:“我今天很高兴,因为老师表扬了我。”到一个月后能一次写几段话,真的让我大吃一惊!

孙老师的这篇文章就像指路明灯,让我彻底明白了自己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明白了孩子12岁以前的接受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学着把小学语文变成孩子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让语文真正成为为孩子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