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学习随笔 谈孔子"反问两端"找到"答案"的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11-5 08:29
标题:
学习随笔 谈孔子"反问两端"找到"答案"的方法
一、 孔子"反问两端"找到"答案"的方法
巜论语》第九章中,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里,孔子自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多。但让他很自以为很聪明的地方是"自己会从别人问的问题两端去问出答案"。这里,孔子对于别人"问"的处理方式,给我们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当我们遇到别人问的"问题",自己并不知道其答案,不必慌张与自卑,而是与来问者一起讨论,从来问者问题的"两端"问起,最后循序渐进问出答案。例如,有人问你:"现在,我们夫妻俩争吵要离婚,我该怎么办?"你可以顺着这个问题的"两端"反问:你们夫妻俩争吵要离婚的原因是什么;你们夫妻俩争吵离婚了结果会多糟糕?你可以根据他的这两个问题回答的内容,来给他"怎么办的答案"。孔子"反问两端"找到"答案"的方法,运用的前提是:来问者的问题是有"情境"的,可以让人通过"情境"来寻到"答案"。
孔子"反问两端"找到"答案"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医生运用的很好。病人来医院看病,医生先"望、闻、问、切",做各种检查后,把病人之病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了,才给病人开"药方"拿治疗"方案"。
孔子"反问两端"找到"答案"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高明的领导人运用的很好。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明的领导人,他可以先通过各种渠道弄清楚该国与地区的情况,再因地制宜拿出"治理方案"。
孔子"反问两端"找到"答案"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高明的教育工作者运用的很好。高明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通过自己"望、闻、问、切",各种"备课",把所要教者情况弄清楚口,进行"因材施教"。
二、孔子"反问两端"也会找不到"答案"
至于没有"情境"可寻的"问题", 孔子"反问两端"找到"答案"的方法,是不可用的。
记起巜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到两个小孩儿在"辩日"。孔子很好奇,便在他们身边听了起来。
有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到中午时离人远,原因是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却小得像一个盘盂。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原因是太阳刚出来时不热,到了中午时很热,他依据的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孔子听了他们的辩论,却不知所措,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还讽刺他:“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当时社会,科学还不发达,孔子也受此影响,所以不知其所以然。两个小孩"辩日"无"情境"可寻"日的远近知识",所以孔子就从俩孩子"辩日"中找不出"答案"。
三、 人生在世也是在"生与死"的两端不停思考与调和的过程
一次,《健康时报》提到围棋“棋圣”聂卫平。他围棋棋艺精湛,没得说。他烟瘾极大,酒量极高,江湖人称“4斤哥”,一顿能喝4斤五十多度的白酒,也没得说。聂卫平吃饭是"海吃",吃螃蟹,曾号称“蟹帮帮主”,半斤一个的螃蟹,他可以一口气吃13只。他"海吃",也没得说。聂卫平下围棋运动量少,爱久坐成,也是没得说。
2013年,聂卫平罹患直肠癌。聂卫平才渐改当初自己"耳根子硬",也渐听进别人的话。他大病一场后,才开始注重改掉自己以前"海吃海喝"等不良习惯,并开始注意养生。
人之人生的思考,也总是在死亡猝然来临,才醒悟"生之所然"。
人生在世,人静想下来,也就是在"生与死"的两端不停的思考与调和的过程。
人生在世,人静想下来,也就是活在"生与死"的两端之间的思考里。我们想真正要找到自己"生"的答案,必须清楚真正人之"生与死"的模样。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认为,人不知怎么生才是有意义,就不知死的真正意义。人只有真懂了"生与死",才知生怎么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11-5 08:29
出自博客 weijunlou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