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解析:蜡烛熔化和矿石粉碎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故A选项错误;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光合作用有葡萄糖等新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故B选项错误;酒精挥发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C选项正确;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A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少于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质子数、原子质量无关,所以A选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3.B 解析:氢气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能产生白烟,故A选项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B选项正确;镁条在空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能产生火焰,故C选项错误;红磷在空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燃烧不能发出白光,故D选项错误。
4.C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将物质分成混合物和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因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所以不能继续分类。纯净物又根据组成元素的多少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只有C选项正确。
5. A 解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A。
6. C 解答:该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结论和实验中注意事项是考查重点,要知道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不是烟雾,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膨胀的气体会排出一部分,测量的结果会大于1/5。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A选项正确;红磷足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使实验结论精确,所以B选项正确;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大于1/5,所以C选项不正确;若装置漏气时,氧气耗尽,空气及时补充,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故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C。
7. B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所以它们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故选B。
8. C 解析: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故选C。
9. D 解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Cl2属于单质,则Cl元素的化合价为0;NaCl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选项错误。NH4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HNO3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B选项错误。Mn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K2MnO4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K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C选项错误。P2O5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Ca3(PO4)2中C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符合题意,故D选项正确。故选D。
10. C 解析:根据净化水操作的原理及在净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蒸馏,使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能使水得到净化。活性炭吸附沉淀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不溶性固体杂质以及可溶性的杂质,能使水得到净化。加入肥皂水,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但不能使水得到净化。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尽管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但能使水得到净化。故选C。
11. C 解析:通过对两种物质的性质的分析,加热以后氯酸钾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由于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后,高锰酸钾会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在高锰酸钾分解出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即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K2MnO4+MnO2+O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KClO32KCl+3O2↑)。因此,生成物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和氯化钾4种。故选C。
12. D 解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即可,干冰做制冷剂是吸热升华,A选项,属于物理变化;压缩空气使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状态发生变化,B选项,也是物理变化;C选项,石墨做铅笔芯是由于质地软,刻划能留下痕迹发生物理变化;D选项,氧气供给呼吸发生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13. A 解析:绿色化学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绿色化学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尽可能把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化学;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说绿色化学就是生产不含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绝对错误的。故选A。
14. C 解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0.03%;呼出的气体中还有水分;人的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题意: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故选C。
15. D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故选D。
16. D 解析:根据“毒鼠强”的化学式 C4H8N4S2O4分析,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为4+8+4+2+4=26,故A选项错误。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12×4)+(1×8)+(14×4)+(32×2)+(16×4)=240,故B选项错误。由毒鼠强的化学式可知,C、H、O、N、S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16×4)∶(14×4)∶(32×2)=6∶1∶8∶7∶8;故C选项错误。据“毒鼠强”的化学式 C4H8N4S2O4分析该物质是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D选项正确。
17. B 解析: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正放、标签向着手心,操作不正确,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图中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失火,造成安全事故,故B选项符合题意;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容易造成试管破裂,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 D 解析:此题是对化学式表示意义的考查,掌握好化学式所表示的各种含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由莽草酸化学式可以看出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选项错误;应该是莽草酸的一个分子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故B选项错误;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分子的真实质量,单位不应该是质量单位,故C答案错误;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0∶(16×5)=42∶5∶40,故D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