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有感 没有“读”哪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1:2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表妹的语文假期阅读作业,我有些疑惑,阅读书目《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目送》、《毕淑敏散文集》,读初一的学生现在读《目送》和《毕淑敏散文集》,是不是有点过早了?《目送》算是一本描写亲情、友情的非常温暖的文集。写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和失智、儿子的长大离开、朋友间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字里行间有温暖也有淡淡的忧伤。这样的文字和细腻深刻的情感,一个初一的学生能理解多少?作者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龙应台的这一段文字写尽多少为人父母的心酸与无奈,还有那“我家有儿初长成”的小幸福。这些文字对于她们来说,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理解?
       再者,也许我的认知浅薄,我总觉得毕淑敏的文集适合30岁以后的女人来读,才会产生共鸣。现在老师让孩子们读《目送》、读《毕淑敏散文集》,至少我的表妹读起来非常吃力,拿起、放下,难以沉浸其中。读不进去,当然就没有收获了,可是既然布置了读,又怎么会不让“感”呢?读完后一篇“读后感”自然也是顺其自然的作业了。
         可是,表妹读不进去,自然笔下“无感而发”。眼看开学在即,这两项作业一直没有完成,表妹煎熬,家长也着急。求助于我,我也不知道从何下笔,于是简化任务,既然这两本书都是文集,我们可以挑选着读,只读我们感兴趣的,或者说略能读懂的文章来读,其他可以选择放弃。然后,就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就行。就这样“偷工减料”,表妹才算勉强完成了这项作业。
      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只有在与书的作者,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时,才能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写出来。所以在我们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到书中去,与书本进行对话,这些才是写读后感的前奏,没有深入阅读后产生的思想和情感,“感”又从何处落笔呢?
        所以,没有“读”哪来的“感”,我们语文教师在布置“读后感”的时候切记要慎重考虑这本书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写”,不要让阅读这样一件美好的事情变成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2: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