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23|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WORD(第十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WORD(第十册)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 。

2、.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4、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6.、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面临逆境永不放弃的精神,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认识 。

重点、难点: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法

学习方法: 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得以永恒。 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简介作家及其创作情况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讲故事,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 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探讨情节特点,设计以下问题: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明确: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小说巧妙的构思。

(3)、“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启发:“最后的常春藤叶”和琼珊的关系;为什么琼珊会把自己的命运系于一片脆弱的叶子;最后的常春藤叶与贝尔曼的关系;最后的常春藤叶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明确:“最后的常春藤叶”起到情节线索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200字左右,开篇如下)。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老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也

2、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3、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底下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曲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都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以外,几年来都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他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2)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 。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3)“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的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明确: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明确: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4、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1)“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2)“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3)“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泪”。

( 五)文本引申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1、有人说:老贝尔曼用牺牲自己来救活他人,不值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珍爱生命的人是值得褒奖的,而那些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在关爱着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光芒的最伟大的赞美诗。老贝尔曼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可敬,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长河,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贝尔曼这样的人和事很多,谈谈你所知道的。

事例展示:2007年“中国骄傲”获奖人物

为营救落水游客母子而牺牲的公安边防战士——李小化,在死后他依然保持着救人时托举的姿势。

   在洪水到来之前亲自挨家挨户撤离村民不幸被泥石流夺去生命的好乡长——牛江涛。

为营救被风暴潮围困的出租车司机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威海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两名战士。

这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而无私付出的人,他们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虽死犹生。 2、布置作业:

在听完苏艾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为什么始终没有凋零的解释后,琼珊的心理是复杂的,自己能绝处逢生是以牺牲老贝尔曼为代价,生命是如此地来之不易,那么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她再面临绝境时,她会以一种什么态度来面对呢?发挥想象写一段心理描写。

倡导: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坚定信念,不怕困难,永不言弃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 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

三、拓展

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

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



《客至》教案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课    型:新授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     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     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     鉴赏点拨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主人下马客在船

(2) 秦时明月汉时关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     小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盼———迎———劝———邀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的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我”:怀疑—不放心—蒙上阴影—窘急了—尴尬—惭愧—保证

      修鞋姑娘:热情、周到—诚实、善良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a)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b) 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c) 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d) 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e) 学生自由发言。

    f) 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四、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五、作业

    a) 有感情朗读课文。

    b) 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1、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4、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三、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抄写关于“我”的态度变化描写的词句



《信箱里的花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贝主动帮助邮递员阿姨送信及给女教师送花的故事,领悟贝贝的行为和语言,欣赏贝贝如花般美好的心灵,并受到熏陶与感染。

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与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

3、品味语言,感情朗读部分重点句子,在读中提升情感。

教学重点:

1.深刻领悟贝贝美好心灵,有感情朗读部分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中贝贝“送”的内涵及花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随机)

一、     自由畅谈,揭示课题

1、板书:花(这个字给你什么感觉?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说说你会用什么词?)

2、板书:信箱(当信箱与花联系起来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迸出什么问题?)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课文,题目是——(生读)信箱里的花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同学们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读文。(翻开书147页)

读书要求:读通课文,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A、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读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吧!(简短的评价及正音。)

B、听了你们的朗读,现在老师想请你们说一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随机解决刚才课题质疑时同学的问题。了解文中的两件事,板书:送邮件,送花。)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刚才很多同学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这本身就是一种美。文中有个孩子的话和行为也很美,她就是——贝贝(生说)。出示:贝贝的哪些话和行为使你感到佩服?(默读课文,请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2、交流:贝贝的哪些话和行为使你感到佩服?

重点指导:

(一)句子:“我跟你一起走,你送一份到这户,我送一份到那户,这样就快多了。”“我不怕累”

A、为什么这儿让你感到佩服?(请生说理由)

B、阿姨和贝贝熟悉吗?是呀,她们只不过是陌生人,大部分陌生人可能就都袖手旁观了,而贝贝却想着帮助阿姨。当阿姨婉言拒绝她说“邮袋太沉”“会累着你”时,贝贝就不帮忙了吗?听了阿姨的话,贝贝怎么想的呢?

C、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贝贝告诉大家,一起来——(读句子)谁再来告诉大家这样的贝贝——(指名读并评价,例:说的多坚决、说的多果断……)

(二)“女教师每天都微笑着迎接贝贝,因为贝贝天天给她送去快乐和希望。”

A、为什么这儿让你感到佩服?

B、随机:哪个词令你感到贝贝的极不简单?

C、想象:

(1)当               时,贝贝依然送去快乐和希望。

当               时,贝贝依然送去快乐和希望。

(2)星期一 贫困山区孩子 寄来的 感谢信 ,是贝贝把这快乐和希望送去的。

星期二            寄来的            ,是贝贝把这快乐和希望送去的。

星期三            寄来的            ,是贝贝把这快乐和希望送去的。

……

(三)“贝贝听了,心想:老师说不定正坐在门口等着呢。她什么都收不到,多失望啊!”

A、为什么这样的贝贝让你佩服?

B、朗读训练: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如果我就是贝贝,我会这样想——(师范读),如果你就是贝贝,你会怎样想——(指名读),把贝贝的心里话一起告诉阿姨,告诉大家——(齐读)

(四)“贝贝穿过大街,跑过小巷,来到郊外。郊外的田野上,开满了各种野花。她采了一大把最好看的花,有红花、黄花、还有蓝花。”

A、为什么这样的贝贝让你佩服?

B、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C、谁能读出这样急切、充满爱心的贝贝,请你来,再找个同伴一起好吗?(找同伴读——齐读)

(五) “这天,女教师发现自己的信箱里没有信,也没有报纸,却插着一束美丽的野花。她小心地取下,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

A、为什么这让你佩服贝贝?

B、当女教师意外地发现自己信箱里插着一束美丽的野花的时候,她会怎么想?

C、她小心地取下,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时,心里又是怎么想?

D、您能读出老奶奶的惊喜、珍惜与感动吗?轻轻地读读(自由练,再指名读,然后推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3、贝贝给邮递员、老教师送来的仅仅是花吗?还送来了什么?(学生板书:帮助、轻松、好心情、爱心、感动、快乐、祝福、牵挂、美丽、享受……)

四、提升主题,拓展内涵

再读句子:“贝贝穿过大街,跑过小巷,来到郊外。郊外的田野上,开满了各种野花。她采了一大把最好看的花,有红花、黄花、还有蓝花。”(个别读,齐读。)

看着这多姿多彩、美丽芬芳的野花,再想想让我们敬佩着的有爱心、善良、乐于助人的贝贝,你能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鲜花)

五、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1、学期即将结束,贝贝被推荐为“阳光女孩”评比的候选人,我们都是贝贝的亲友团,我们都支持贝贝。现在已经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了,如果你是邮递员阿姨或者是年老的女教师,你将会用什么样的话语感动评委呢?

邮递员阿姨激动地说:                    。

年老的女教师深情地说:                        。

2、结课:推荐留在刘老师心中印象最深的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信箱里的花束



教学目标

1、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并能用“却”、”“所以“各写一句话。

3、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写了哪两件事:

2、自学生字新同。

3、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1、揭题、导人。

“信箱”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花束怎么会到信箱里?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师范读课文。

(2) 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写了她哪几件事?

(3) 第一件事在哪几个自然段?第二件事在哪几个自然段?

(4)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课后中的两个小问题。

(5) 把两件事合起来说一说贝贝做了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理解词语意思。

(4)提出疑问。

(5)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生字,词语;

②指名分段朗读;

③质疑问难。

4.作业:

(1)抄写词语。生字。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2、体会贝贝心中有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过程

1、复习。

(1)分小组读全文。

(2)说说贝贝是怎样帮助邮递员阿姨和给老教师送鲜花的。

2、 想一想,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

3、 你从哪些方面看出贝贝是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4、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 续写一句话。

这天,女教师发现信箱里插着一束美丽的野花。她小心地取下,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心想

先说一下,再每人写一句。

6、造句指导:

“所以”因果关系句子,有时可省略“因为”,使句子表达更简洁。

“却”转折关系,后面意思出现转折。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喜欢贝贝这个小姑娘吗?

8、作业:

(1)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爱大海》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搜集、交流描写大海的成语、诗词、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朗诵了不少描写大海的诗词,老师也准备了一首,想听么?

    生:想。(兴奋地)

    师:(朗诵)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师:是的,大海以它博大的胸怀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遗憾的是老师没有亲眼目睹过大海的壮丽。咱们同学有见过大海的么?

    生: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你们可比老师幸运多了!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再次走近大海,感受它的魅力。继续学习第三课我爱大海。(板书:我爱大海)



    二、找中心句:

    师:老师搜集了一段大海的画面,请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大海的视频)

    生:(倾听着大海的声音,欣赏着大海的画面)

    师:大海给了你什么感受?

    生:我看见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听到了它的海浪声。

    生:我真想马上到海边去玩一玩!

    师:这是你们心目中的大海,与大海朝夕相处的作者,他心目中的大海有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作者直接赞美大海的段落。

    生:(快速浏览)

    师: 请找到的同学读一读。

    生: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师:齐读这段。(板书:浩瀚无际变幻无穷)

                 

    三、整体感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23: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