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四册)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2
标题: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四册)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四册)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1、 太阳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2、揭示谜底
3、出示课题:太阳的话
4、鼓励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小结:课文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太阳的希望、太阳美好的愿望。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太阳会说什么话?
2、接龙读课文,师生点评。
3、学习生词:晨曦、睫毛、枕头
(1)学习生字:曦:注意字形,试着用编字谜或想象的方法学习这个生字。除部首外还剩几笔?
睫:这个字为什么是目字旁?我们还学过哪些目字旁的字?
(眼、睛、眉)
枕:用换部首的方法学,“沈”。
(2)重点理解词语“晨曦”就是晨光。
4、朗读词语:花束、晨曦、温暖、露水、枕头、睁开、睫毛、关闭、空间
(三)感受课文、指导朗读
1、交流:太阳究竟说了什么话,它的心愿和希望是什么?
2、重点指导学习第2、4节。
(1)说话训练:太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带来了(     )、(    )、(     )和(   )、(     )。
(2)指导朗读第2节。
(3)读读第四节,说说太阳的心愿是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节
根据课文完成练习:金黄的(      )  满身的(      )
                         林间的(      )  关闭的(      )
上面练习的答案除了课文中的,还可以说“金黄的(    )、满身的(    )、林间的(     )、关闭的(    )”
(5)指导朗读 2、4节,试着把2、4背诵下来。
3、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4、交流朗读
5、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交流,释疑
6、指导背诵
(四)拓展
听了太阳的话,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大自然充满着生机。太阳照在小草身上,小草变绿了。太阳照在花儿身上,花儿穿上了漂亮的衣裙。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花香,充满温暖的世界里,人的心里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人们的生活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
(朗读全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诗歌,背诵全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    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太阳的话
带来光明  带来温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全诗。
2、积累所学字词,巩固字词。
3、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很美的诗《太阳的话》,太阳把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带给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请小朋友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一读,比一比谁是最佳播音员。
1、        学生自由准备;
2、        分别请四个学生接龙朗读诗歌;
3、        师生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播音员;
4、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        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背一背;
6、        挑战明星背诗。
二、巩固字词、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生字新词:
个别读、齐读;
2、强调书写注意点:晨曦、睫毛
三、教学拓展,学当诗人。
1、太阳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也给予我们带来了美好?
学生交流:月亮、星星、春风、小鸟……
2、那么它们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仿照课文第二节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话,教师指导点拨;
3、你能说说它们的祝愿吗?
学生仿照课文最后小节练习说话。
4、学着课文的样,学当小诗人。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的快乐,让我们都能敞开心扉去感受这美好的一切,接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丽,课后请小朋友仿照课文学当小诗人,也来作首诗《……的话》,期待你们精彩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儿童诗歌,读来琅琅上口。教学中,我运用朗读策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既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真正拥有课内时间,成为学习的主人。

2、春笋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积累1句句子。
2.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
3.        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春笋的词或句。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春笋的词或句。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1、老师给学生猜谜语:尖尖的,绿绿的,春天里出生,夏日里长成。
2、板书课题:春笋
出示图片,交流谈话:小朋友,你在哪里见到过春笋?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春笋是怎样的吗?
3、        齐读课题。
4、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        今天,我们将跟作者一起走进竹林,去领略竹林的后代——春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春笋的什么情感,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        交流。出示句子: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3.        指导朗读。师:作者为什么爱春笋呢?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4.        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思考:作者为什么爱春笋?划出有关句子。
三、交流反馈,学习课文,朗读理解。
1、提问:作者为什么那么爱春笋呢?请从第二节中找出句子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组织学习课文)
出示句子一:春日,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
(1)        指名读。
(2)        出示投影:再读句子,说说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3)        指导朗读。
    这一节中,作者除了运用比喻手法外,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你能找出句子来吗?请用浪线划出。
(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着母亲的乳汁,吸呀吸,积聚着力量。)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2、文中还有这样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请你找出来,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一个个像尖尖的锥子,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欢笑,在春雨中沐浴。(前半句比喻、后半句拟人)
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穿过石缝钻出来。(抓住动词,体会拟人手法显示出竹笋顽强的精神)
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儿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从朗读上节节高升)
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鸟雀欢鸣为它们歌唱,山花舒瓣为它们舞蹈,松柏婆娑为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天空多广阔,看谁早日成材。
(初步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
3、学习生字:重点学习:弦(注意读音,并理解“琴弦”是什么?)
                       拔(和“ 拨”比较)
                       竞(和“竟”比较)
                       材(和“才”组词比较)
4、朗读课文,选你喜欢的句子背诵。
四、课外拓展。
你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竹子做的,选一种向同学介绍。
分层作业:A:挑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B:查一查文中的好词。
教学板书:                       
美若少女
2、春笋        密密麻麻
                    生命顽强
教学反思:
    这篇散文的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较为困难。教学中,我只能多进行理解寓意上的指导,再带领学生多读句子,这样降低了难度,才使得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稍有领悟。
3享受森林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及表示神态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樱樱的“森林”的特点,并适当地展开想象。
3、培养学生乐于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及表示神态的词语。
2、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樱樱的“森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樱樱“森林”的特点,并适当地展开想象。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        板书:森林(指名读)
你看到过森林吗?你说说你见过的的森林是什么样的吗?积累一下。
(       )的森林
2、补全课题:
3、享受森林(齐读)
3、“享受”是什么意思?生自由说。(享受指精神上或物质上得到满足。)
二、        整体感知,学习6-10节:
1、        自由读课文,思考:
1)        这是谁的森林?学习:樱(后鼻音)
2)        樱樱的“森林”是怎么样的?用直线划一划。
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处理以下知识点。
(1)        樱樱的“森林”是怎么样的?
学习“看,樟树茂盛、繁密的枝丫,朝气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编织出一大片嫩绿色的阴凉。”
学习生字:樟(注意翘舌音)
          繁(注意第4笔,是横折)
          丫(有几笔组成)
          阴(反义词是什么)
挑战读这段话。读出枝繁叶茂的样子。
(2)        那么,樱樱是怎样享受她的这片森林的?你瞧,她时常在坐在树阴里,久久不肯离开,还告诉妈妈:“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
   学习:笑嘻嘻
   指导朗读这句话。
想象:樱樱是怎样享受她的这片森林的?想象一下。
(3)        在这以前,樱樱的“森林”是怎么样的呢?
学习:那只不过是两瓣小小的叶芽嘛。
学习说话的神态。体会当时樱樱不以为然的神情。
三、学习课文1-5节。
齐读描写森林前后不同的两句句子(绿色标注),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质疑:只有两瓣小叶芽的樟树苗怎么会长得如此枝繁叶茂的呢?
1、同桌合作学习1-5节
出示学习要求:1)读1-5节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2)用曲线划出樱樱护理小樟树苗的句子,读一读
2、大组交流:
   *学习生字:杂(注意平舌音)
              铺(找出它的姐妹字)
* 什么是护理?樱樱是如何护理小樟树苗的?抓住动词,指导朗读。(看看、浇水、拔掉、绑上、铺些)
*强调樱樱是每天都是这样做的。樱樱为什么要精心照顾这一棵棵小樟树苗呢?
* 男女生比赛读第5节。
四、总结课文
1、因为自己精心的护理,小樟树苗才会长得枝繁叶茂;因为自己的付出,樱樱在享受自己的森林时,才会特别开心。(出示句子)再次朗读樱樱的话,体会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句
3、发挥想象: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请你想象一下,再过几年,人们或小动物们会怎样享受樱樱的“森林”的?
1)        同桌讨论
2)        交流
4、在樱樱的悉心照顾下,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森林。同学们,保护绿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愿我们小朋友都是爱绿护绿人。
五、作业布置
1、读词语,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分层作业:A: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
          B:过了几年,人们或小动物们会怎样享受樱樱的“森林”。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
3 享受森林
小叶芽——大树——森林
教学反思:
从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的展开。“茂盛、繁密、朝气蓬勃”这些词语是学生重点积累的对象。积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解释,理解应是明白作者用词的意图,用词的方法,以及我还可以怎么用。因为“茂盛、繁密“这两个词语,学生以前都学过,我就借助找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然后借助媒体,让学生看看樟树那茂密的枝叶,然后再补充词语“枝繁叶茂、枝叶繁茂”,让学生一起积累。通过媒体的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样枝繁叶茂的樟树就能让人感到“朝气蓬勃”。“朝气蓬勃”这个词如果仅仅把字典上的解释说一说,学生肯定还是不理解。现在运用这样的方法,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之后,对这个词语,学生虽不能明确地言表,但也基本上做到意会。那我想,今后再碰到类似的语境,他们也会加以运用的。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认识生字10个,描写其中5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3、能在阅读中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试着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引导展开想象编说童话。
教学重点
1、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试着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沙滩
师:去过美丽的大海边吗?那里有金色的沙滩,如果你来到沙滩,你会干什么?
2、出示句子:
“这里是我们快乐的天地。
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就偷偷地相约来到这里,把书包一扔,开始了我们有趣的活动。”
?        指名读。
?        把“这里”替换上“沙滩”,再来读一读。
?        孩子们开始了有趣的活动。
出示句子:在沙滩上,我们垒起城堡,筑起围墙,围墙外还插上了干树枝,那是我们的树。(读出快乐的语气)
学习生字:垒、堡(与沙土有关)
?        在垒起城堡之后,孩子还开展了什么有趣的活动?
3、补充课题:4、沙滩上的童话(齐读课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的美丽童话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童话的内容。
4、小组检查读文,小组讨论:围绕着这座用沙子垒起的城堡,孩子们编了什么童话?
5、根据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救公主
(三)、学习课文,分角色朗读,感受孩子们编织童话的快乐。
7、学习4——8节。
找找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救公主?找出对话
(1)    出示对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
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
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
(2)    指名读,组内分角色读。
(3)    引读: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编得可热火了:原来,在这座城堡是一座——里住着——,他抢走了——,公主正伤心地在——,于是我们成为了——来救公主。
(4)    学习生字:狠(在动物中狼的心肠最“狠”,把狼字上的一点去掉就是——)
师:这就是孩子想要攻城堡的原因吧,看他们想象多丰富,编得多有趣。
   过渡:这童话故事的开头编得很有趣,为了救公主,他们又会怎么编呢?
8、学习9——15小节
(1)    指名读。
(2)    引读:为了救出公主,我们想了很多方法,一个伙伴的方法是——,我的方法是——,最终我的方法得到——。请你用上这些动词告诉大家,他们是怎么救公主的。
出示句子:  
我们(   )地道,从地下(   )上火药,把城堡(   )平,(  )出了被困的公主.
(3)    这方法让我们救出了公主,使我们不由得欢呼起来,我们欢呼——。孩子们会怎样欢呼,请你在小组内也你一言,我一句地欢呼几声。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欢呼起来:“            ”
“           ”
“           ”
(4)        再读9——15节,读出那股高兴劲。
(5)        让我们一起回顾救公主的过程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出示:  建造   攻打   商量   轰塌
   过渡: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不,童话还在继续呢!
9、学习16——22小节
(1)    齐读16——22小节。师:孩子们还在继续编着他们的童话呢,他们不但把自己当成了救公主的勇士(板书:孩子),还把悄悄出现在他们身后的妈妈变成了——,(板书:妈妈)
(2)    天色已经晚了,妈妈也许早就在他们身后了,可是看见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编的童话如此有趣,真不忍心打搅他们。而当孩子们回头看到了温柔美丽的妈妈,怎么会不把她当作美丽的公主呢?也许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妈妈就是公主。指名读。
(四)、说话练习,编织心中美丽童话。
(3)    在课文中孩子们想到了炸城堡的方法救公主,你有什么好方法也能攻下城堡救出公主?
(4)    用你的方法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注意:把攻城堡的方法说清楚。
(五)、复习字词。
1、读词语:凶狠、魔窟、轰炸、赞赏、轰塌、四面八方
2、指导书写:“挖”、“商”
(六)补充练习
教学板书: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反思:     
    这课讲述的是有关孩子们边在沙滩上堆城堡,边编童话的内容。在教学完后,我先仿着书上的内容,让学生想假如你来到了沙滩上,你会玩些什么游戏,学生交流:(1)建漂亮的房子,让小兔子住;(2)建所希望小学,让失学儿童都来上学;(3)做火箭让自己乘上,到太空遨游……有个学生与众不同:我要在沙滩上与小伙伴扮演森林里快乐的动物。接着我带学生到沙坑边,请有奇思妙想的三位学生边玩边编童话,学生兴致勃勃,边上的同学及时帮他们补充。然后我让学生回到教室,把教室当作沙滩,演想像中的童话。最后让学生根据当天的活动编写一篇童话,学生感觉有话可说了。由此可见,写作材料可以到文本中去挖掘,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一种有效途径。
5 我的房间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描写我对我的房间幻想的其中一小节进行背诵。
3.        让学生体会对自己房间的热爱之情。
4.        能展开想像,说说自己希望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让学生体会对自己房间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像,说说自己希望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吧?在我家访时看到你们的房间都很漂亮,那就请你介绍一下你的房间。
2.老师小时候也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想知道它是怎样的吗?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文第二小节。(个别读、齐读),随机学习生字:捡
3.是啊,这就是我的房间。
出示课题:5 我的房间    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学生字
1.过渡:我很喜欢我的房间。可是,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子跟现在不一样。(出示这句句子,用“可是”说一句话)
那么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什么样呢?现在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
2.小组学习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8小节。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进行朗读,学习生字宝宝。
   3)句式训练:我希望我的房间           、           、             、
               、              。
3.交流自学情况。
学习生字(本课生字较多,可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分散难点。)注意:“魔”的写法进行指导。强调“舅”“载”的写法。
5.        句式训练:
   我希望我的房间                            ,
我也希望我的房间                             ,
我更希望我的房间                             ,
我特别希望我的房间                           。   
5.朗读大擂台:小组比赛读4—8小节。
6.我幻想了那么多神奇的房间,可是,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我自己的房间。为什么呢?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理解最后一小节)
   学习:幻   提醒没有“丿”
三、说话训练
小作者幻想了那么多有趣的房间,那么请你展开想像,说说你希望自己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背诵。
2.抄写词语。
3.小练笔:《我希望我的房间……》
4.预习第6课。
板书设计:
5 我的房间
有轮子    长翅膀     潜水艇
魔术屋     学校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展开想象”。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一个想象力匮乏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本篇课文主要描写的就是“我的想象”,我想象“我的房间”有轮子;想象它长了翅膀;想象它变成一艘潜水艇、一间魔术屋、一所学校。这些想象都很奇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充满童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到“我希望自己的房间与现在的不同在哪里”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理解“我为什么希望自己的房间是这个样子”,启发学生感受“我的想象”是那么美妙,从中感受想象带给我们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希望自己的房间变成怎样的。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有的想象自己的房间变成了游泳池;有的想象自己的房间是一个游乐场;有的想象自己的房间是一个太空舱……大家抢着发言,积极性很高。
7、海中救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2.        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都知道了当时的情况是极其危险的,要朗读出危险的语气。指导朗读。
3.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海中救援》。
4.        齐读课题。
5.        学生质疑
谁在海中救援,结果怎样?
6、交流答案,检查预习。
二、学习课文,朗读理解
1.        学习课文2到6小节。
出示学习单:
(1)        读2、3、4、5小节。
(2)        学习生字
(3)        划出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并说说感动的理由。
2、交流反馈。
出示重点句子并指导理解和朗读。
“当救援的小艇——回家的路”
“他的母亲——唯一的依靠”
“妈妈,我必须去——消失在黑暗中”
“汉斯正站在——我哥也在”
指导品析并朗读,结合内容指导学习生字,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第1句结合学习生字:营、搏、懈、怠
a.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注意“营”是后鼻音。
b.        查字典理解“毫不懈怠”。(懈怠就是松懈懒惰。)
c.        为“搏”找姐妹字。
第2句结合学习:哀 依 靠(形声字)
第3句结合学习:吻(换部首)
第4句结合学习:筒(形声字)
结合最后一句体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你想说什么?
出示: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齐读。
4、        想象汉斯的母亲焦急的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当被救的人上岸时,等待的人会怎么做,怎么说?
分层拓展:
A:遇难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汉斯的母亲拉住儿子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们终于回来了,妈妈真是太高兴了。“ 汉斯说:“(                       )。”
B:汉斯的母亲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他(             )。遇难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汉斯的母亲拉住儿子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们终于回来了,妈妈真是太高兴了。“ 汉斯(          )地说:“(                       )。”
5、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6、此时此刻你想对汉斯和村民们说些什么呢?

三、复习字词,感情朗读
1.        结构分类字型。
2.        积累四字词语。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小结:当危险来临,只要鼓起勇气,坚持到底,你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分层作业设计(挑战★级,你能得几颗星?)
★1 积累四字词语。
★2 选择喜欢的四字词语造句。
★        3 用“月黑风高、精疲力竭、气喘吁吁、紧急关头”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7.海中救援
          想象练习说话:
汉斯的母亲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他(             )。
          遇难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汉斯的母亲拉
          住儿子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们终于回来了,妈妈真是太高   
          兴了。“ (          )说:“(                       )。”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讲述了一些有关海难、海啸的内容,让学生打破以往的大海很美的观念,先让学生感受海的可怕之处,另外我还抓住了母亲的话,想想母亲为什么不让汉斯去的原因,体会“唯一”一词的意思,并联系实际,“如果你一个在某个地方要你生活很长时间,你会怎样”让学生渐渐走近这位年迈的母亲,试着去了解她的内心,去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 因为作了种种铺垫,因此,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以上种种答案,还是令人感到欣慰了,说明学生已经能了解母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但是“母亲会怎么做”没有人说到,“怎样的表情”说的人极少,事后想想,也许我缺少了必要的点拔,比如“人着急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人处于绝望时会怎样”“人非常伤心时会怎样” 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提高。
9、医生的心思
教学目标:
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3句。
2、        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难点:
体会许多病人在看病的时候喜欢不停说自己的病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心思
小朋友,什么是心思?(心里想的事情。)
大家都看过医生,你猜测过医生给你看病时的心思吗?
2、        出示课题:9、医生的心思  
今天,我们一齐去认识一位医生。
指导读:威廉?格里辛格
3、出示本文第一句
学习生字:德  注意字形
指导朗读:读出威廉?格里辛格的威廉?格里辛格的著名。
4、师: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所写的这位医生有些什么心思。
二、        学习课文第一节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格里辛格医生的心思是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2、        交流出示: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意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学习生字:费、况
3、        为什么呢?
出示: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
学习生字:络、绎
(积累绞丝旁的字:络、绎、绝、红、织、纸……)
理解词语:络绎不绝(哪里看出“络绎不绝”,找出有关的句子)
用“络绎不绝”说一句话。
4、再读威廉?格里辛格的心思。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
三、        重点学习第三节到结束
1、        教师:可是有许多病人不能体会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描述着自己的病情。只有一个病人,令威廉?格里辛格难忘。那天,诊所来了一个女病人。自由读课文第三节到结束。你能把女病人受伤、处理伤口的经过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吗?
学习生字:“审、仅、叙、掬”
2、        介绍女病人受伤、处理伤口的经过。
3、        是啊!这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请你和同桌分角色再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女病人是如何介绍的?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病人。
4、        谁愿意和老师合作朗读他们的对话。
突出:一言不发、简短等几个词语。
5、        分角色朗读医生与女病人的对话,想一想,格里辛格医生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的费用?
(1)理解:不仅、笑容可掬
(2)分角色朗读2-14节
   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女病人?为什么令格里辛格医生如此难忘,甚至不收女病人看病的费用?
学生交流
四、总结课文
  1、如果你是一位医生,你会有什么心思呢?
2、你认为格里辛格医生是格怎样的人?
板书设计:                    医生的心思
利索   简练    不浪费时间
教学反思:
    在使学生弄清了医生的心思后,课文学习也告一段落,我感觉课文最后一节还有文章可做。我放手让学生说说还有问题吗?先前学生提了一些如病人不知道医生的心思怎么办?医生的心思怎样让更多病人知道等等。学生没有提出我预期的问题,都是围绕医生的心思展开的问题,我就回头让学生再读读格里辛格医生和女病人的对话。这次把对话全部读完,一比照,有学生立刻提出疑问:为什么医生最后一次话变得那么多,一点也不简短呢?是呀!我接过话题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是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作者这样具体说明是为了让更多的病人了解医生的心思。
10、 迷人的蝴蝶谷
教学目标:
l、会正确认读生字,理解“山谷、翩翩起舞、色彩斑谰、独一无二”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蝴蝶多、蝴蝶美的句子。
3、能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子,用一、二句话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蝴蝶。
4、了解蝴蝶谷得名的原因,感受到台湾蝴蝶谷的迷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能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子,用一、二句话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蝴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迷人
(1) 我们在上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迷人的秋色》,谁能说说“迷人”的意思?(美丽,诱人),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蝴蝶谷。(出示课题)
2、出示:台湾地图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草木繁多,鲜花盛开,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1)读准生字字音:“充、足”。
(2)齐读句子。
3、揭示课题:10迷人的蝴蝶谷   
二、学习课文。
1、为什么叫它蝴蝶谷呢?轻声读课文,找到句子划下来。
出示: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蝴蜞谷得名的原因。
(2)体会“飞过”、“穿过”、“越过”、“赶到”这些动词的准确性。
(3)齐读句子。
2、让我们一起走进蝴蝶谷,看看它究竟迷人在哪儿?(出示小组学习单)
根据回答随机出示;
    每天,太阳一出来,数不清的蝴蝶在树林花从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撤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1) 你喜欢句子中的哪个词,为什么?
(2) “翩翩起舞”是什么章思?你能做做动作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每一朵野花的花蕊上,都有一只或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吮吸着鲜花的蜜汁,乍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
(1)学习生字“蕊、吮”,读准字音。   
(2)什么是“色彩魔澜”?换词。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穿着花衣服的游客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有的还直柱他们脸上扑。
(1)学习生字:“引”,“大批”换词。
(2)齐读句子.
台湾的蝴蝶,大约有四百多个品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蛇头蝶的翅膀上,有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一张,足有脸盆那么大。黄裙风蝶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在逆光下会发出珍珠般的光辉。这种色彩在蝴蝶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1)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蝴蝶,读读句子,说说它迷人在哪?
(2)理解词语“独一无二”。
(3)完成填空。
3、在台湾的蝴蝶谷里,还生活着许多美丽、迷人的蝴蝶,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4、给你喜欢的蝴蝶取个名字,并运用课文里学到的词句来介绍一下。
三、总结课文.
四、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很美很有意境课文,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使学生们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细品读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学生有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充当蝴蝶到山谷中去聚会,一方面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1、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        理解课后10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什么植物和动物?”小组交流。
5、        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板书:西双版纳,学习生字:“版”区别“板、扳”
2、        简介:西双版纳。请去过的小朋友介绍景色。
3、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这里是植物的王国,也是动物的王国,真是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双版纳,饱览美丽的风光。
4、        相机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导朗读。
5、        学习生字:陲   傣,理解“边陲”的意思,借用“查词典”的方法自主学习
6、        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填空:(       )的西双版纳,
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全面开花,寻求不同的答案,积累词语
7、        读课题。
8、        学生质疑:如何美丽?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        思考,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美丽的呢?
3、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填空:
西双版纳既是        王国,又是      王国。
4、        讨论: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5、        交流。
6、        讨论:
三、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1、        合作读第2——3小节,自学生字。
2、        填空:
西双版纳有          的原始森林,有            ,有           ,有   
            ,有          ,还有           ……
教师提示:望天树、箭毒木、古茶树、草、花、扁担藤、海芋叶
3、        指导读第三小节,读出美感。
4、        相机学习词语:耸立云霄、 蚊虫、水壶、喷流、 发愁、海芋叶、宽大
5、        学生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耸、霄、蚊、壶、喷、愁、芋、宽
6、        填空:因为这里有                  ,所以说西双版纳是美丽的。
四、自学第4小节:
1、提示方法: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填一填。
2、填空: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         ,长臂猿、黑灵猫             ,象群       ,绿孔雀             ,兀鹫          ,虎豹            。
3、理解和积累:悠然自得、五彩缤纷
4、比赛读。
五、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密林,会遇到什么情景?展开想象说一说。
1、        读第5小节。
2、        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句子。
3、        交流,并说说理由。
四、小练习。
1、        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鸟(    )(    )(      )
心(    )(    ) (      )
雨(    )(    )(     )
2、        照样子,写句子
植物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卉,有             ,有           ,有      
           ,还有                 。
超市里的货物真是琳琅满目,                                。
板书设计:
                   西双版纳
            植物
            动物
            风土人情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二年级新教材中的课文,以丰富、优美的语言介绍了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我在教学中,侧重于指导学生对文字的体验、感悟,以达到从情感上喜欢、从认知体系中积累并运用的效果。具体的教学策略是:①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以“你想了解西双版纳的什么?”让学生选择性地开展学习。运用朗读感悟、展开想象、教师介绍,随机地处理课文中的动物、植物、风土人情三个版块的教学。②注重朗读,在指导朗读中体现层次,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③注重文学语言的积累运用,并由此设计了说话练习、想象练习等练习。④注重课文的拓展延伸,根据学生意愿布置了课外探究主题,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12、西湖名堤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优、掠、苏、凡、范,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和苏堤景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小节。
4、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5、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景一物都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生字5个,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等词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苏杭”指的是哪里吗?对了,“苏杭”就是指苏州和杭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的美景吧!
2、媒体出示西湖十景。
这些景色美不美?确实,美丽的西湖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杭州因为有了它,而拥有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出示句子: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指名朗读。
(2)什么叫“素有”,你能用别的词语替换吗?
(3)理解“镶嵌”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出西湖的美。
3、西湖真美。你知道吗?西湖上还有两道名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美景吧!
出示课题:12、西湖名堤
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堤”。强调读音,理解意思。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问题提得可真好,请你带着问题,自个儿读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好办法记住课文里的生字。
2、反馈:西湖名堤指的是哪两条堤?
   学习“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小节
想一想,西湖上的苏堤和白堤为何被称之为名堤呢?
出示填空:
    湖上有两道长堤,一道叫(    ),是为了纪念唐朝诗人(        );另一道叫(      ),是为了纪念宋朝诗人(        )  ,春天,两堤上(          ) ,景色十分迷人,所以被称为名堤。
同桌讨论交流。
齐读该段。
2、学习第四、五小节
(1)那苏堤和白堤有什么不同的美景呢?请小朋友们轻声朗读第四、五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两堤风景的句子。
(2)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条堤说一说:
A.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理解什么是桃红柳绿,并用桃红柳绿来说一句话。
学习生字“锦”,注意是前鼻音。
看图理解锦带的意思,朗读出白堤静态的色彩美。(挑战读,齐读)
B.苏堤上也种满了桃树和柳树。春天的早晨,在苏堤上漫步,晨雾像一道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在春风中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感受苏堤动态的朦胧美。
自己也试着朗读一下句子。
学习生字“绽”:不能读成“定”。理解绽开的意思,即绽放。
男女生比赛朗读。
(3)小结:如今正是初春时节,西湖苏堤、白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花。在这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苏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4)齐读第四、五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1)游玩了苏、白二堤,西湖美景也不容错过。瞧,这纤纤细柳,亭亭玉立的荷花展翅高飞的鸟儿,多美!请你细细品读第二小节。
要求:1、用“        ”划出你觉得景色美的句子。
2、学习其中的生字
3、说说喜欢的理由。
按照“读句子——学生字——说理由——解答不理解的地方——再读句子”的顺序学习第二小节。
五个生字:叠:下面不是“宜”。
峦:纠正读音。上面不是“亦”。
优:组词。提醒不要多加一撇。
掠:理解什么是掠过。换部首扩词。
硕:理解硕大。组词。
疑惑:为什么会一山浓,一山淡?
      究竟是什么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2)齐读第二小节,尝试背诵。
小朋友读得太美了,老师也陶醉在这美景中,那你能看着画面试背给大家听吗?同桌试着背背。
四、        拓展延伸,展开想像
除了苏堤和白堤同,你还认识那些西湖景点,听说过哪些传说呢?请你当个小导游,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可以用上你自己搜索的资料)
五、总结课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读了课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不禁想起这样一首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这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天堂吧!
   (学生齐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12 西湖名堤
苏堤    白堤
(苏东坡)(白居易)
教学反思:
《西湖名堤》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文章第二节描写了西湖的美景,文字特别细腻优美,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去感悟词语、句子的意思。第一步是学生边看西湖画面边听老师范读,目的是了解内容。第二步是要求全体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描写西湖景物的词语,目的是读通课文,理清篇章结构------由远及近描写西湖景色。第三步是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初步学会带着欣赏的角度去朗读并融入自己的感情。第四步是在齐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目的是将优美的语言文字内化。这一节所花时间较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略显稚气的朗读也称得上有声有色。

13 人间仙境九寨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书写“境,泊,构,吊。”积累词语评价。
2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九寨沟山水景色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用“也许……也许……也许”展开想像大胆,合理,表达清楚。
5了解九寨沟是保持原始风格的自然景观,那么景色优美,风光旖旎,令人神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九寨沟是保持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那儿景色优美,风光旖旎,令人神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投影,揭示话题
1、同学们,我们曾经在书本中畅游过宁静幽雅的西湖,也曾经到西双版纳的热带丛林中游览了一回。今天,老师又要领着大家游览一处人间仙境。出示投影,
师述:你们看,这儿就是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2、揭示课题——人间仙境九寨沟;
3、学习生词:境(后鼻音)、沟;
4、人们为什么叫它九寨沟?
读读课文第一节,根据句式说话;
(                         ) ,所以(                         )。           
5、你知道九寨沟那里的风光怎样吗?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指导学生读句: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齐读句子。

二 、初读课文。
1、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跟着书中的导游去感受一下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吧!
2、自由读课文第2、3节,出示学习要求
1)用喜欢的方式,朗读2、3小节。
            2)思考课文主要从那两方面写了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吧!
3、交流反馈,交流板书:自然风光   珍禽异兽
4、再读课文,用“——”划划哪些句子写出了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5、学生交流、指导学习;
1)        出示句子: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指名读,男女读,齐读
比较句子:一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3)        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
为什么说是五彩斑斓的?
4)        引读第2节
5)        试背第2节
2、学习第3节 九寨沟除了有这么美的景色,还有那些异兽珍禽呢?
1)        学生找句子,词语
2)        师引读
向密林深处行进时……
也许……也许……
要是你的运气好
3)        除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那儿还会有什么异兽珍禽?、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4)        当你向密林深处行进时,你会看见什么情景?
(四)展开想像,说一说
出示:当你向密林深处行进时,游人逐渐稀少,也许_______________也许________________也许___________。
四 复习巩固
1积累好词
清澈见底  五彩缤纷  体态粗壮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古木参天
诗情画意  异兽珍禽
2配乐朗读全文
3请去过九寨沟的同学带照片介绍自己的见闻。
板书:
13 人间仙境九寨沟
                              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的教学中我突出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一位伟人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设计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造成认知的冲突,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在开课时,教师让学生回忆“九寨沟名字的来历及你认为九寨沟怎么样?”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质疑的能力,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4、我给奶奶送阳光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6个生字,理解“安慰、膝盖、念叨、严严实实”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积累描写阳光的句子,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主人公鹿儿尊敬、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意思,体会鹿儿关心长辈的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主人公鹿儿尊敬、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积累句子,导入新课
1、老师这里有几句描写阳光的句子,请小朋友读一读。
媒体出示:
(1)清晨,睁开眼一看,朝阳从东面的窗户射进来,照得满屋亮堂堂的。
(2)鹿儿跳啊蹦啊,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小小的围裙里充满了阳光。
2、这几句描写阳光的句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你们都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你们让老师也知道了阳光是这么调皮,可爱,真是人见人爱,鹿儿看到了这可爱的阳光,油然而生了一个美好的想法。
4、媒体出示句子:“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
齐读句子。
5、板书课题:   14我给奶奶送阳光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小朋友,平时,你有没有给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送过礼物呢?
(齐读课题:我给奶奶送阳光)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有下列问题:
1)        为什么要送阳光给奶奶?
2)        她是怎么送的?
3)        结果怎么样?
(可将学生回答出示)
2、师:你们问得真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
3、请小朋友合作朗读课文1——11小节
1)思考:为什么鹿儿要送阳光给奶奶?
出示:鹿儿的奶奶腿坏了,不能出屋,口里总是念叨:“多想见到阳光啊!”
学习生字:叨(查字典理解“叨”的意思意思:翻来覆去地说)
理解奶奶想要阳光的原因。(指导朗读)
2)思考:可是阳光怎么能送呢?鹿儿给奶奶送阳光了吗?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鹿儿把阳光紧紧包在自己的围裙里回家了。
鹿儿一进门,就直奔奶奶的房里去了。
鹿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包得严严实实的围裙。
(1)读句子。
(2)学生说理由。
4、学习第10节
(1)指导朗读,读好两句疑问句
(2)齐读。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圈出你认为可以体现鹿儿对奶奶的有爱心、孝心的语句。
2、交流、媒体出示: 紧紧  直奔
严严实实(理解意思)
简直要哭出来了。
3、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从这些语句的确可以看出鹿儿对奶奶的爱心,孝心,我也可以感受到这阳光已经不单单指大自然的阳光了,它包含了很多东西,可是你们还是没有证明奶奶收到了阳光,收到了鹿鹿的孝心和爱心。
4、交流:引导学生理解13、14节
5、师:有道理,我也被你们说服了。阳光被鹿儿一路带回家,早已化作了鹿儿对奶奶的爱心和孝心。
四、小结:
从奶奶的言语和行动,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已经收到了这份礼物。鹿儿送给奶奶的阳光里有温暖、光明、香味、快乐……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复习巩固
2、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奶奶收到这样一份礼物,心里很高兴,把鹿儿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紧紧地抱着,抱着。这时,她会想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请你想像一下,练习说话(选做一句):
(1)奶奶最喜欢鹿儿了,把她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紧紧地抱着,心想:             。
(2)奶奶最喜欢鹿儿了,把她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紧紧地抱着,说:             。
2、师:小朋友,鹿儿是个尊敬长辈,有孝心,有爱心的孩子,她的心里有阳光,奶奶爱孩子,她的心里也有阳光,你还看到阳光跑到谁的心里去了吗?
3、学生交流。
4、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把别人的好事全记住了,说明你们都有一颗感受美、感受善良的心。
二、语言实践
师:虽然奶奶没见着阳光,但她看到自己孙女的这番举动,一定感动极了!你小时侯做过什么天真幼稚的事情?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复习巩固
1、        抽读生字卡片
2、        火眼金睛
蔚(      )     漆(       )    叨(      )
慰(      )     膝(       )    叼(      )
3、        听写句子
4、朗读课文
四、拓展作业
小朋友挑选其中的两项作业完成: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
(2)收集关于爱的名言,并尝试自己写一写。
(3)把文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听听他们讲述小时候的趣事。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主要以读为主,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多次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课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对一些难读的词句,给以指导,给予纠正,帮助提高,为后面的朗读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次,读读找找说说,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思路。第三次,指导重点词句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关键词句。重点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阳光的句子指导朗读,感受到阳光的灿烂;抓住描写鹿儿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让学生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两人对读等等有感情朗读。最后,分角色演一演,读一读,进行情感体验,升华感情。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这么多次的朗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主人公的认识准确把握了。在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朗读中,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在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自信,激发兴趣。
15只有一个儿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理解“沉甸甸、拎”等词语的意思,会写“歇、拎”等5个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重点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3、发挥想象,和小伙伴合作,编成或续演故事。
4、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和小伙伴合作,编成或续演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诵《小乌鸦爱妈妈》。
2、交流你喜欢小乌鸦吗?为什么?
3、是啊,知道回报父母的孩子一定会受到大家喜爱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5课——只有一个儿子(媒体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思考:“只有一个儿子”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相关的句子。
2、媒体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1)、“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老爷爷说:“我看见了一个儿子。”
(2)、“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4、读句
5、质疑:到底有几个儿子?文章中明明提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6、自由读课文:
(1)读通全文,正音。
(2)讨论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明明提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引读7-11小节。
媒体出示: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
(1)指名读句,适时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读好语气词“啦”。
(2)“一桶水可重啦”说明什么,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水桶很重。学习:“沉甸甸”一词,照样子说说相同结构的词语。(“沉甸甸”中的“甸”在口语中读第一声。)
(3)学习生字:拎、折(动作理解,读准字音)
(4)朗读理解,体会妈妈们的辛苦。男女生分读。
2、在这种情况下,三个儿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快速默读,用直线划出。
(1)        交流,出示句子:
第一个孩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妈妈一眼。
第二个孩子……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三个孩子……提走了。
(2)分角色指导朗读句子。
3、妈妈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呀,在她们的眼中,孩子是怎样的呢?读1-6节。
第一个妈妈说:“伶俐、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有他那样好的嗓子。”
第三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讲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
(1)引读:妈妈们可喜欢他们的孩子啦第一个妈妈称赞儿子……。第二个妈妈夸奖儿子……。只有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
(2)读好妈妈夸奖自己儿子的句子,注意语气。
4、媒体出示填空,理解课文:
妈妈拎水好辛苦。第一个儿子伶俐、有力气可以         ,可是他却         。第二个儿子嗓子好,可以         ,可是他         。第三个儿子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却跑到         ,接过         ,提走了。
(1)请你再读读课文的2-11节,和同桌一块来试着完成这个练习。
(2)指名回答,交流后配合读好填空。
(3)是啊,难怪在一旁亲眼目睹这一幕的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5、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再次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啊。”
(1)看见这一幕的老爷爷是真的不明白有几个儿子吗?想一想怎么读。(读出明知故问的语气)。这是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孩子。
(2)多种形式练读。
6、争做孝子大行动。
四、拓展作业
1、        *拓展(选一个写下来):
妈妈回到家,会对自己的儿子怎么说?儿子会怎么回答?
(1)第一个妈妈对伶俐、有力气的孩子说:“                          ”
     儿子说:“                                            ”
(2)第二个妈妈对嗓子好、会唱歌的儿子说:“                         ”
儿子说:“                                            ”
(3)第三个妈妈对儿子说:“                                      ”
儿子说:“                                            ”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        选词填空。(课后练习)
2、指导书写
“歇”  换部首记忆。书写时注意:左右同宽。

板书:              15只有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伶俐、有力气      只顾翻跟头
第二个儿子    嗓子好、会唱歌    只顾唱歌
第三个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      接过妈妈的水桶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而然地引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思想意义。
                      16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描写5个汉字;积累9个词语;分别写出三个词语的近义词
2.        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流利地朗读写做几件事情的句子,并加以积累
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大家做事是爱妈妈、爱家的表现
教学重点:
1.        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流利地朗读写做几件事情的句子,并加以积累
2.        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大家做事是爱妈妈、爱家的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大家做事是爱妈妈、爱家的表现
2.写出三个词语的近义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你们想不想长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1——7小节。
1、师: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她不愿意长大,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听一听她和妈妈的对话。
2、听课文录音1——7节。
3、试着完成填空:小姑娘不愿意长大,是因为_______。
4、学习生字“缠”:注意翘舌音和一笔点。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小姑娘长成了一个高个儿的漂亮姑娘,人们赞美她善良、能干。她微笑着,心里想:
出示: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2、读句子,想想你有什么疑问?
四、重点学习9——13小节
1、小姑娘开始不愿意长大,可后来为什么觉得长大也不错,她怎么会有如此变化的呢?小组学习9——13小节。
小组学习单:1 合作朗读9——13小节。
            2 学习生字,新词。
            3 为什么小姑娘后来又觉得长大不错呢?
2  小组汇报,交流。
3、学习生字
4、交流问题,出示句子。
(1)可是她梳小辫子时,因为胳膊太短,够不着后边。她想: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儿就好了!
(2)可是她的个子太小,洗碗够不着水池。她想:我能在长大一点儿就好了!
(3)看到镜子里自己变得高大起来的身体,小姑娘自言自语:“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在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5、指导朗读句子。
6、小姑娘希望自己“长大一点儿,再长大一点儿“这是为什么呢?
7、过渡:对,是为了心疼妈妈,关心妈妈,体谅妈妈。在读读这几小节,完成练习。
出示:
(1)   叠  吃    洗
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  )脸、(  )被、(  )早饭。
(2)   烧  买    洗
妈妈生病了,小姑娘(   )菜、(   )碗、(   )粥,做的可好了。
(3)  收拾  送   擦  刷
小姑娘不仅(  )玻璃,(  )厨房,(   )衣柜,还帮妈妈(   )牛奶。
8、学了课文后,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9、这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位小姑娘。
出示:小姑娘,小姑娘____________。
10、齐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学了课文,现在你愿不愿意长大了呢?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16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洗脸  叠被  吃早饭  梳小辫  买菜  烧粥  洗碗  晒衣服  
             擦玻璃  刷厨房  收拾衣柜  
教学反思: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课文,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启发力,读起来琅琅上口,我很喜欢,愿意和学生一起分享。课堂上,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点播、归纳、升华的教学思路,将教学过程逐步深入,抓关键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个性发展得到进一步锻炼。课堂上学生的评价环节设计合理,给学生一个自由评价的空间,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受益匪浅。  可是,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后我在回味那些甜美的片断时,也有一些遗憾,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但识记字词过程安排欠妥、量小,新课程理念贯穿始终,但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待培养。今后要鼓励质疑,激发探索欲望。
18 做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4、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引入):
1、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关于做人的故事。
直接出示课题“18、做人的故事”
齐读课题。
2、        这两个故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检查预习情况)
(1)        为什么要说“谢谢”   
(2)        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朗读要求:
(1)        读准字音,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
(2)        读通句子,不读破句。
(3)        想一想,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爷孙。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分别叫奥莉娅和莉达的小姑娘。
学习生字:莉(形声字,组词:茉莉花。提醒:人名不能作为组词的内容出现)
3、完成填空:
谁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呢?你可以参考老师给的提醒,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故事一:爷爷和孩子口干舌燥,这时,(    )的河水(    )地流动。他们喝了起来。爷爷喝完后对小河说(    )。又告诉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说谢谢的,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3
)是需要这个词的。
故事二:奥莉娅把吃剩的东西(       ),而莉达把吃剩的东西(         ),因为她当着(     )。
指名汇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思,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细细品味。
故事一:
1.        出示故事的题目:为什么要说“谢谢”,质疑: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谁说“谢谢”?做了什么事后说“谢谢”?)
2.        学习描写小河的句子:
因为天气炎热,所以爷爷和小男孩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请你划一划描写河水的句子。
出示: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地潺潺声。
理解词语:缓缓、潺潺(翘舌音)
3.        理解小男孩的话。
爷爷喝了这么清的河水后对小河说谢谢!小男孩听了,他笑了起来。
出示:
“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
(1)        指名读。找找提示语。说说如何读好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2)        自由感悟。交流朗读。合作读。体会小男孩此刻的心理活动。
4.理解爷爷的话。
(1)        读爷爷的话,想:人与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呢?
(2)        平时你在什么情况下也说“谢谢”的?
5.听了爷爷的话后,小男孩沉思起来,他会想些什么?(人应该讲礼貌,也可以说人懂得感恩。)
6.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故事二:
1.        出示题目: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师述:有这样一个画面,两个小姑娘走了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后,坐在地上边听夜鹰唱歌,边吃东西,吃完东西后,他们各自怎么做的?用“  ”划出有关句子。
2.        交流后出示句子。
学习生字:
剩:给乘加个部首。
撕:做个撕的动作。
   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体会两个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
3.        你能说说她们不同做法的原因吗?奥莉娅把垃圾扔进灌木丛是因为——,而莉达则是觉得——
奥莉娅——谁也看不见。
莉达——当着夜莺的面感到羞愧。
4.        想想:莉达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为什么当着夜莺的面羞愧?(人要讲卫生。)
5.        齐读第二个故事。想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拓展:
1、锻炼口头表达:你还知道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2、锻炼阅读能力:朗读《做人的故事》中的另一个小故事。
五、总结课文:
受人帮助应适时表达谢意,而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应该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不能因为“谁也看不见”,就忘记做人的原则。这两则故事教会我们两个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描写和抄写本。
2、熟读课文。
3、和身边的同学演一演这两个故事。
4、你能把你知道的做人的道理编成一个故事吗?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 做人的道理
讲礼貌
讲卫生
教学反思
    课文中的两个小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只需多读几遍就能理解意思,得出结论。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质疑,自己解答。虽然有些孩子问的问题比较幼稚简单,但学生之间的问与答的互动活动,使得课堂活力四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老师的我说的话还是多了点,也许是心中对学生的不信任造成的吧。以后,我要多放手,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展示出更多元化的个性。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概、脊、莞、尔、确、簇、汇、暇、含、绮”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尔、确、汇、含、绮”5个字。积累 “大概、 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联系课文,初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习惯,懂得“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喜欢花吗?家里有没有种过花?什么时候用花来妆点自己的家?花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2、师:是呀,花儿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难怪人们都喜欢那美丽鲜艳的花朵,因为——
3、出示: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指名读,学习:概。  
4、师:同学们都说种花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可是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种花却是让别人看的。
5、出示课题,读题。
质疑并归纳:自己的花怎么会给别人看?为什么自己的花要给别人看?
二、        初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字词。
1、带着问题轻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习生字。
2、思考问题:德国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从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3、交流,出示:
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屋子里,而是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出示两盆花,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一下:德国人是怎样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
(2)借助盆花的摆放位置,学习生字:脊,理解“脊梁”。
(3)说话练习: 花朵朝里开,虽然(            ),但是(             )。
花朵朝外开,虽然(            ),但是(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3、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种花,所以别人才能享受到如此美景。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        自由朗读,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美的享受?
(2)        交流,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随机学习生字:簇、汇、暇(给 “暇”换偏旁组成新字。)
(3)        结合媒体,自己读,挑战读,尝试积累。
1、        师:刚才我们读懂了德国人怎么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呢?从第三节中划出一句关键的句子来。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        指名读,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2)        师:正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德国的街头能够看到这么绮丽的景色。让我们再去德国看看那里的美景吧!媒体演示。
2、        师引读第4节: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么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作者所说的“美丽”到底指的是哪些东西呢?
(1)        学生自读第4节,小组内进行讨论。
(2)        交流:是美丽的花朵,是德国人互助互爱的美好心灵,是他们愿意把美好事物与别人分享的良好风尚。
(3)        指导朗读。出示:你们愿意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大家分享吗?
                      你们有没有感受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滋味呢?
三、        创设情景,朗读全文。
师:美好的东西就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老师带来了最喜欢的音乐,想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响起)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作业布置:
1、拓展:
和爸爸、妈妈谈谈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
2、作业:(1)抄写词语
大概、 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积累描写花儿美丽的词语。
板书设计:
1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
                        自己        别人
                                  种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课文中有许多的生词,学生不能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这样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就能较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了。
20 宝镜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10个。
2、        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疑问,从而理解重点语句。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能当堂听写一句句子。
4、        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10个。
2、通过读文理解关键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碎。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宝物是什么吗?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宝物。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生回答,可归纳为:为什么称它宝镜?
有了宝镜,“我”是怎样对待它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先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宇音(争取多读几遍)
    2.反馈自学效果(删除,学习生字可以随文识字)
    (1)出示词语:继续、传递、即将、拨浪鼓、考试题、笑呵呵、抚摸、摔倒、砸掉、成绩、清清楚楚、粉碎
    (2)各种形式读词(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还可以提一提这些词中哪些字在写的时候有什么注意点。)
    (3)“将”是多音字,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生字不—母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用简洁的语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1)交流: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2)小结:课文主要是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的语言来展开故事的。
四、细读课文,明白事理
1.文中出现了两件神奇的宝贝,从课文中找出两件宝贝的神奇之处,用“      ”画出。
(1)找到文中的语句说说,并读好语句
* 老婆婆解开小布包,取出一只金色的小盒子,又拾起一块石头放进盒子里,盖上盖子。过了一会儿,老婆婆解开盒盖,石头变成了金子。
* “送给你,这是点金盒,”老婆婆说,“有了它,你将变成最最有钱的人。”
    * 我在镜子前看到老师正在出考试题:第一道、第二道……看得清清楚楚。
* “看到了吧,”她说,“有了宝镜,你将成为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
(2)小组内分节读课文,交流两件宝贝的神奇之处。
出示句式,练习说话 :
      可以                    ,有了它,你将                 。
      (什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干什么)                         (怎么样)
(3)引读课文3、4、7、8小节。
2.“我”是怎样对待这面宝镜的?快速读课文找到句子用“————”划出
    (1)出示:* 我的头摇得像波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a学习生字:拨(与“拔”比较),指导读句, 动作演示:头摇得像拨浪鼓;从“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可以看出什么?
b“这样的钱”和“这样的成绩”分别指什么?
c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 老婆婆见我又摇头,叹口气,说:“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孩子们抢都来不及哩!”
    a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关键代词:“这”、“那”这两样东西分别指什么?
b读句理解“抢”,读好句子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3)出示:* 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
               * 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a随机识字:抚、摔(注意书写)、砸(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
    疑问1:我为什么一会儿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要了呢?
疑问2:为什么我先轻轻地抚摸宝镜,又狠狠地一摔呢?
    b出示填空: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想      于是,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3.读2—12小节,读句理解,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五、总结课文
    文中的小朋友没有受宝镜的诱惑,因为他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才香甜。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20 宝镜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才香甜。
教学反思
    根据本文的主题和难点,我确定的重点段落为和宝镜有密切关系的7——13小节。教学中我紧紧地抓住这一部分内容设计了语言训练。首先是说和思的训练,教学中我围绕文中看似矛盾之处,利用说话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一会儿坚决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宝镜呢?为什么“我”拿起宝镜先是轻轻地抚摸一阵,然后又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在练说中,有些学生开始的确存在困难,只能说出只言片语,于是我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去读、去思、去表达,这样学生们越说越明白,越说越精彩,既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又提高了说的水平。朗读的训练我也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先抓住表示“我”对待宝镜态度的两句话,请学生在自读、互评中读出“我”不同的语气、态度的变化。
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生字7个;积累10个词语,描写5个汉字。
2、        熟读课文,理解词句;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第四、五节,并能背诵。
4、        初步感受“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重点:
能正确抄写一句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难点:
   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        同学们,你们认识高尔基吗?板书:高尔基
学习“基”(书空)
2、        (介绍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注意:教师可选择部分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

3、出示句子: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4、补全课题  齐读
5、学生质疑
(1)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3) 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1)        自学文中的生字。
   注意“晃、霞、妻”的读音,“晃”要读准后鼻音。
指导“妻”的书写(上半部分的竖下面不出头。多横分长短,间距求均匀。)
(2)        思考: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3)        学生交流。
2.分别出示栽花、赏花图。
(1)        找出文中与这两幅图相对应的小节。
(2)        同桌互读、指名两人读。
过渡: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花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栽花”部分。
(1)        读2、3小节,用直线划出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花的句子。
(2)        出示: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①        自由读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出了些什么?(对父亲的关爱)
②        你能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儿子关爱父亲的语气吗?(自由读,指名读)
(3)        引读2、3两节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过渡:儿子再一次远离亲爱的父亲,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苏联。而那个他花了很多心血的院子,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4、5小节。
2.        学习“赏花”部分
(1)        轻声读4、5小节,找找有关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        媒体出示: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①        学习“姹紫嫣红”。读准“嫣”,理解字意。
②        自由读句、指名读句、抽号读句
(3)        就让这幅优美的画面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再读4、5两节。
3.学习6-8节
出示: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1) 读句质疑: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2)出示填空:爸爸说的“给”意思是 ____,“拿”的意思是____,
所以当我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我的生活会感到愉快。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是啊,他会为父亲的快乐而快乐,这就是高尔基信种所说的――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就是要为他人着想,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
四、总结全文,说话训练
1.什么情况下你感到很愉快?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说一说。
如:同学学习用品忘记带了,你毫不犹豫地借给他;在学校运动会上,你在跳绳比赛中得了年级第一……
2、读读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
4、听记: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五、拓展想象, 完成作业
1、提供网站(高尔基的其他作品):
http://www.96963.com/business/ruworld/wenxue/gaorji/
2、练一练
A层:读一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
B层:复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
C层: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与伙伴交流。
3、小结: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奉献”比“获取”愉快,这就是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深深地体会到“奉献”比“获取”所得到的快乐更多。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鲜花
                        高尔基       →         儿子
                                    写信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主线是帮助学生理解“给予”,因而课文的导入直接就将这个思考带给了学生。在初读了课文之后,我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与他们一块儿解读“给予”,通过细致地学习,学生们知道了“给予”是辛苦的,但却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接着在学习了高尔基的书信后,我让他们畅所欲言,领悟“给予”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道理。
22、 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抹、增、添”,积累10个词语。
2.学着用多种方法理解“筋疲力尽、绝望、追寻”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试着把故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积累词语。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歌声是怎么救大家的”。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歌声引入,揭示课题
1.师:你们喜欢唱歌吗?谁愿意来为我们唱一首歌?(指名学生唱一曲)
2.你觉得歌声怎样?口头填空:(      )的歌声
师:是啊,歌声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然而这歌声如果是在一个特殊环境里,一个非常危难的时刻响起的,它的意义是不同寻常的。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3.出示课题:22 歌声
4.读题后质疑:是谁在唱歌,在哪儿唱歌?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思考:
口头完成填空:(       )用(       )的歌声(            )。
2、小女孩为什么在大海中唱歌?
朗读句子:
出示: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们拼命挣扎,等待着救生船。
学习生字:礁(瞧)比较,理解“触礁”的意思。
3、教师小结:这位小姑娘乘坐的船触礁,船沉了,小姑娘和船上所有的人都落入了海中,这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情呀!在冰冷的海水中,落水的人们都在等待着救生船的到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远处传来阵阵歌声,课文是怎么描写这落入水中的不满10岁的小姑娘的歌声的呢?
4、快速读文,根据要求划句子。
5、交流句子,并正确朗读。
出示: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1)正确朗读句子,学习生字:“隐”、“脆”,注意把“隐”“脆”读正确,注意“的”字的读法。
(2)联系句子理解“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为什么声音会这样?
比较“隐隐约约”和“断断续续”。
(3)读读第3节,找找歌声断断续续的原因。
(4)媒体出示句子:
      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①师生共读,学习“抹”(正音、理解词义)
②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板书:小女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③师:就在这危难的时刻,小姑娘还在不停地歌唱,她是多么的乐观呀,因为她始终坚信会有人来救她的。我们再来读读句子。
(5)指导朗读,从歌声中体会小姑娘的勇气和乐观。
(6) 过渡:尽管歌声是-----隐隐约约的,尽管歌声是-----断断续续的,但是歌声是那么的-----清脆,那么的------激昂。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6、引导
虽然这歌声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但却给马金纳和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三、再读课文,理解“是歌声救了大家”的含义。
1、你们知道一般是怎么救海上遇险的人的?(生:救援队乘坐救援船去救人),可是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可以救人,说它是救命的歌声呢?
板书:救人的歌声
2、小组读课文,思考歌声是怎样救大家的?关注马金纳在听到歌声前后不同的表现的句子。
3.小组交流,加深理解
(1)马金纳听到歌声前是怎么表现的?
过了很长的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是没有来。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
    ①师引读句子,理解词语“筋疲力尽、绝望”。
②理解词语“筋疲力尽、绝望”。
(2)马金纳听到歌声后是怎么表现的?
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歌声游去。
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
筋疲力尽  没有力气游(绝望)
浑身是尽  拼命游(充满希望)
4、小结:马金纳没有听见歌声前后,完全是不同的模样。
5、想象说话:(分层题)
A、        掉入海中的马金纳,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又是什么?
B、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一听,心想(             )。想到这,他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选择一题自由练说。
6、理解歌声给人们勇气和力量。
这歌声不仅为马金纳增添了勇气和力量,同时也为其他落水的人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想象说话: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隐隐约约听到了歌声,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先生哆哆嗦嗦地说:(“              ”)。于是,他们也像马金纳一样朝着歌声聚拢过来。
7、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1)学习生字:内、增、添
(2)指导朗读句子、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3)背诵句子。
8、小结
他们终于等来了救生艇。船触礁了,沉没了,乘客们都掉进冰冷的大海。在等待救生船的过程中,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她的歌声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为救生船指明了救援的方向,是歌声救了大家。这是救命的歌声。
四、全文总结
1、语言实践
课文中歌声可以救人,歌声还能给人们什么帮助?
2、复习巩固词语。
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课后练习“写”中的1。)
3、练一练:
A层: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B层:复述《歌声》的故事。       
C层:你还知道哪些救人的故事,与伙伴交流。
教后反思:
    对于两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深奥难懂的文章。由于缺乏这部分的生活经验,学生是很难理解歌声救人的原因。因此,除了让学生多读,多思,我还多次创设情景,让他们直接接触阅读教材,感受、体味、揣摩,走进作品的生命。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请学生唱歌,把他们的思绪直接带入到歌声这个主题上来。其后,又让他们听汽笛声,海浪声,利用音响效果帮助他们体验文本。这个小小的细节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可轻视的,正如我们在观看影片《坦泰尼克号》时,片头的一阵汽笛声很快就把观众带入了那遥远的故事之中,方法简单,效果不凡。在理解小女孩的歌声为什么断断续续这个问题上,让学生通过录音或媒体听海的怒吼,填补了他们这部分生活经验的不足。于是,小女孩的危险处境不必老师多说,跃然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没有理性的讲解,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抽象的归纳,有的是形象再现,意蕴的品味,情绪的感染,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从而获得对文本语言的真切体验。
23、芭蕉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回答。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母亲生气的原因。
教学重点:
提出问题,再和同学讨论。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再和同学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回答。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母亲生气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出示图片,观赏芭蕉花
2、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芭蕉(有什么共同点?)
3、        出示第一节, 自己读,你知道了什么?
(1)芭蕉花有什么作用吗?学习生字“晕”
(2)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郭沫若写的,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学生自己读介绍。)
(3)母亲托人买芭蕉花治病。学习“托”理解在这里的意思是委托,还有一种意思在接下来的课文里会学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事?
2、检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分小节分读课文,正音。
3、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填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我和哥哥为母亲      ,但是,母亲却     ,父亲还       。我想不明白:           。
读了这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作上记号。(用直线划出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在后面打上“?” )
2、        组内交流并讨论解决问题。   
四、精读课文。学习联系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1、当花拿回家后,父亲、母亲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 唉!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随机学习“厅”和“训”)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3、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思考:父母为什么这样生气?
3、        但是,我和哥哥有什么感受呢?找到有关句子。
出示相关句子:
“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是,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那你们明白吗?同桌认真地读2、3节,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由。(教师提示:这朵芭蕉花是怎么来的?)
5、        交流出示句子:
(1)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        圈出其中动词,做动作理解“翻进窗子”和“托进去”
?        平时,进私塾也是这样进去的吗?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2)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母亲问我花是哪儿来的。(学生字:捧)
?        圈出动词,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结母亲生气的原因:两个孩子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掐了私塾的芭蕉花。希望他们成为诚实、正直的人。(学习生字: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复习巩固
2、        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复习生字
2、        齐读课文
3、        体会父母的感受和我的感受,通过朗读体会母亲的伤心,父亲的生气,我的委屈。
二、        明理
1、        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你说呢?(同桌展开辩论)
2、        根据你对“照实”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
母亲问我芭蕉花是从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           。”
三、        表达训练: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怎么做呢?
四、        拓展题:
写出草字头的汉字。
写出言字旁的汉字。
比较:棒(     )   陷(      )   厅(      )  顶(      )
      捧(     )   掐(      )   订(      )  盯(      )
五、        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
2、        抄写词语
3、“我”照实说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芭蕉花
母亲  父亲     生气 训斥(爱心)
我    哥哥     伤心   哭(孝心)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的动词来读出作者对母亲的爱,以及通过读母亲和父亲对此事的态度来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严。有的学生在读后体会到了作者和哥哥虽然一心为了母亲的病能好起来所以才偷摘了私塾的芭蕉花,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对的。有的学生理解到了父母看上去严厉的批评教育其实内心对我们充满了爱,在看似严格的话语中透露出希望我们都能做个正派人。
24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 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
二、学习《自相矛盾》
1.         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 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         学习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 “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        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        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 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
(4) 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 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习《掩耳盗铃》
1.        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        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        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        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        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        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        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        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 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 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四、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近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板书设计:
23 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25小毛虫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11个,并在老师地指导下正确描摹“昆、弃、拙、辰、察”。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3、巩固复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小毛虫对于自己不如别的昆虫这个事实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又是怎样做的?通过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文章的味道。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查找词语中不理解的字的意思这种方法来过解词义,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第10课《迷人的蝴蝶谷》中,我们知道了蝴蝶的美丽。谁能说说2、蝴蝶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3、蝴蝶外形美丽,受到人们的喜欢,可又有谁知道蝴蝶小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呢?(蝴蝶小时候是一只毛毛虫。)
4、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学了第25课以后就知道了。
5、出示课题《25 小毛虫》
二、        学习课文1、2节
1、刚出生的小毛虫是什么样的呢?
2、指名朗读,交流: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可怜、笨拙
理解“笨拙”学习生字:拙(读准翘舌音并书写)
3、朗读体会:文中哪些词句说明小毛虫很可怜、很笨拙?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小毛虫很可怜,既不会飞,也不会跑。”
指导朗读第1节。
2)“小毛虫的动作很笨拙。”
理解“笨拙”,“笨拙”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的动作笨拙?
出示第2节,想一想这节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指导朗读。
4、朗读课文第1、2节,感知小毛虫笨拙的模样。
二、学习第五节。
1、这样一只笨拙的小毛虫,最后小变成了怎样的蝴蝶?
2、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板书:美丽  轻盈
学习生字:盈
3、自由轻声读,用曲线划出描写蝴蝶灵巧、轻盈的句子。再读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4、读读有关的语句,用文中语言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我高兴。   
我高兴,是因为……
5、指导朗读第5节
6、查字典学习词语,理解意思:
这一节有几个词语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来解决:
时辰( )( )   雾蔼( )( )
三、研读课文,理解词句。
(一)学习第3、4节
1、笨拙的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师生齐读第3、4节。
2、师:读了以后,你最佩服小毛虫什么呢?  板书:不悲观 不羡慕
3、(媒体)演示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1)        语言实践: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        指导朗读。
四、        朗读全文,小结复习
1、师: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小毛虫尽心工作的情景。
2、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在大家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着小毛虫说说心里话。板书:尽心竭力
五、        拓展作业。
1、拓展:
(1)练习:填上合适的词语。(课后练习“写”中的1)
(2)出示句式:我看着小毛虫挥舞着翅膀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中,想对它说:“                            。”
2、作业:
(1)抄写词语:观察、昆虫、羡慕、抛弃、笨拙、挪动
(2)抄写句子: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附板书设计:
               不悲观   不失望
(笨拙)小毛虫——————————蝴蝶(灵巧  轻盈)
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27 一颗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5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一个句子,学习提出问题可从几个角度入手。
3、使学生理解爷爷搬西瓜的用意,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5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一个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提问可从几个角度入手。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激趣:什么是“希望的种子”?自己读课文,想想:文中的种子指什么?
3、 师: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想要收获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出示学习小建议,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爷爷和我_____________,我不知_________,也不知___________,爷爷见我很性急,就__________________,我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这件事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着提出问题。
(二)交流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
草 垛        瓜 籽      泥 浆         稍   微
幼 稚        瞅一眼     走一 趟       流连忘返
尽 管        辽  阔      泄  气       兴致勃勃   
           
2、重点指导:
①音:趟、稍(分清后鼻音、翘舌音)
      多音字组词:种 zhǒnɡ  (     )
                     zhònɡ  (     )
②形: 浆——田字格书写指导(媒体出示)。书空。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板书学生没有读好的字词,纠正)
4、交流填空:
课文讲了爷爷和我撒下了西瓜籽,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爷爷见我很性急,就从家里搬一个大西瓜放到地里,我以为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我兴奋极了。这件事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里却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5、交流问题,指导提问
(1)学生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为什么每年夏天要去爷爷那里?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流连忘返”?
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
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是什么?
……
(2)师按抓关键词、重点句以及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三方面分类简要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让同学解答,有的可由教师当场作答,有一定难度并且扣住课文重点的问题,留待重点讨论,可存疑。
(3)师根据板书小结:可以从抓关键词、重点句以及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等方面提出问题。
三、        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2——10小节
过渡:从播种到长出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为什么呢?刚才大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2---10节。
小组学习(2——10节)学习单:
(1)合作朗读2——10节。
(2)自由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抓住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指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边读边品,感受“我”的心情
随机出示:
(1)“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我的愿望。
①指名读,理解“兴致勃勃”(板书:兴致勃勃)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高兴的心情。
③个别读,齐读。
(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那天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
①师引读:那天下午,我不知——,也不知——。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急切的心情。(板书:急切)
③男女同学合作读。
(3)        干了半天,什么也没得到!我几乎要泄气了。“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
午了,还得等多久?”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几乎泄气的感觉。(板书:几乎泄气)
(4)        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就往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
①指名读句子。
②师生合作读,学生查字典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③指导朗读:读出“我”兴奋的心情(板书:兴奋)
④个别读、齐读。
⑤完成填空: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兴奋地对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听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11小节:
1、        出示第11小节,师引读。
2、        思考: ①这件事是指哪件事?
②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是什么?
③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以后会结出什么果实?
3、        小组讨论,交流。
4、        师: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
我和爷爷又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完成填空:
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我____地对爷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听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小结:是呀,爷爷当初从家里把一只大西瓜搬到地里是为了让“我”明白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现在你们知道爷爷这样做的原因了吧。(板书:付出总会有收获)
四、        复习巩固
1、        读词语。
辽阔     草垛      幼稚       泥浆        
    泄气      尽管       瓜籽        瞅见   
  流连忘返  兴致勃勃   走一趟      稍微
2、辨析组词:
     浆(    )籽(      )稚(   )
   奖(  )仔(   )难(   )
1、        写字指导。
致、籽、稍、稚: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致”左边部分撇折的折在横中线上,“稍、     
               稚”右边部分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
趟:半包围结构,“尚”下面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
五、        拓展作业
1、        拓展
(1)熟读课文,记住爷爷和“我”对话的内容,再与同伴分角色演一演。
(2)阅读配套材料中关于有付出就有收获的故事:《我没有钓住那条鱼》、《我的外公》。  
2、        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辽阔 幼稚 泄气  尽管  流连忘返  兴致勃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爷爷住的地方,哪些景色使“我”流连往返?把有关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29 一颗希望的种子
付出总会有收获
  
兴致勃勃     急切      几乎泄气      兴奋
教学反思:
    本课训练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提问,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在课堂中多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机会,针对课题提问,有的学生问:“什么是‘希望’”?这个问题很简单,让其他学生帮助解答,有的学生问:什么是“希望种子”,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在课堂中加以大力表扬,让学生对什么样的提问是好的问题心中有数。在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爷爷长什么样?这样的问题与课文内容没有关系,意义不大,我觉得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尤为重要,让学生明白应该从词语,句子以及课文内容等方面入手,怎样的提问毫无意义,怎样的提问才有价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提问,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28.打碗碗花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会写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的意思。
3、学习尝试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4、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要敢于怀疑,勇于尝试,增强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提出问题,知道并尝试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学习提出问题,知道并尝试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新课
1、板书:打碗碗花   
读准音,理解意思,指导这是一种花的名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8课,补充课题
2、“打碗碗花”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1、2节
师:打碗碗花到底是怎样一种花呢?课文是怎样介绍的?
1、轻声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到描写打碗碗花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读一读。
2、交流句子,媒体出示:
那花生得十分异样: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呀!
(1)指名读句子,理解“异样”的意思。
(2)        为什么说这花异样呢?
3、指导朗读
4、打碗碗花生长在哪里?课文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了。谁来读?
5、指名读第一小节,学习生字:荒 芜 茬。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音:“荒”是三拼音,“茬”是翘舌音。
形:“荒”字不要多加一点。
师归纳:这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和植物有关。
6、理解“荒芜”、“一茬”的意思。找找近义词:荒芜——荒凉
7、齐读第一、二小节。
师过渡:看到这么新奇、有趣、漂亮的花儿,天真的我连忙挣脱外婆的手,忍不住想去摘那花,可是外婆却一把拉住我,不让我摘,这是为什么呢?
三、学习余下部分
1、在课文中找到外婆说的话,用曲线划出来,读一读。
2、交流划出的句子
(1)指名读句子。
谁知,外婆一把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它,它就叫谁打破饭碗。”
(2)学习生字:摘、肃。
独体字:肃 (注意字的间距要靠拢些,当中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3)指导朗读句子,读出紧张的语气。
(4)齐读句子。
3、听了外婆的话,“我”的反应是怎样的?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1)交流划出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被吓住了,将信将疑地看着外婆。外婆的神色是严肃的,郑重其事的。
(2)读了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我“信”什么,“疑”什么?……)
(3)出示媒体:想一想、说一说
外婆说:“                     。”我对这话将信将疑,有点相信是因为                               ;但感到疑惑的是                               。
(4)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师:虽然外婆的话当时吓住了我,但强烈的好奇心却鼓动着我去搞清打碗碗花究竟是不是真的会让人打破碗。于是,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悄悄地将一束打碗碗花藏在衣袋里。这样的滋味可不好受啊。
四、学习第六小节
1、轻声读第六小节,想想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解决?
2、学生质疑,交流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3、出示句子:
吃饭的时候,我把一束打碗碗花藏在衣袋里,端起碗,一声不吭地吃着饭。我的心忐忑不安,真担心手里的碗像变戏法那样,突然间就碎了。
(1)轻声读句子,学习生字:忐、忑
上下结构:恙 (心字底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卧钩要平。)
左右结构:吭 (口子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一。)
(2)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及“忐忑不安”的原因。
(3)指导读句子,读出紧张、不安的语气。
4、师:但一顿饭下来,那碗却安然无恙 ,现在,我可以自信不疑地说:“打碗碗花不打碗!”
出示句子:但一顿饭吃完了,那碗却                     。啊,打碗碗花——            !
(1)指名读句子,思考:“安然无恙”是什么意思?
(2)归纳三个心字底的字:忐、忑、恙,复习学过的心字底的字。
媒体出示:您、思、想、念、忠、怒、忘、急
(3)比赛读句子,读出自信的语气。
(4)齐读句子。
五、        总结全文,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说说我对打碗碗花的认识前后有什么变化?
板书:将信将疑        自信不疑
(怕打破碗)     (不打碗)
2、为什么我对打碗碗花的认识会前后不一样呢?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
3、交流。
4、师小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懂得了,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对自己怀疑的事物一定要去探究,弄个明白。这样,你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出示句子: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如果有怀疑,一定要去探究,弄个明白。
5、识字小火车:齐读生字、词语。
六、拓展、作业(任选一题)
1、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你对什么说法是将信将疑的呢?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找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用你的彩笔画一种你喜欢的有趣的植物,说说它名字的由来和喜欢它的理由。

附板书:
28 打碗碗花

将信将疑        自信不疑
(怕打破碗)     (不打碗)
教学反思:
    名教师于漪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觉得,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学生自主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并独立思考,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打碗碗花”生长在哪里?为什么把这种花叫“打碗碗花”?谁说摘了“打碗碗花”会打破饭碗?摘了它真的会打破饭碗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来了,积极性就高了,学习也就投入了。他们通过研读文本,体会了小作者“半信半疑、紧张、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的心情变化,懂得了对迷信的说法不要轻信,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实践探索。
29爱写诗的小螃蟹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7个。
2、        正确朗读课文,能够找出小螃蟹两次流泪的原因。
3、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        明白真心的赞美和鼓励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学会赞美和鼓励别人。
教学重点:
   生字7个,知道小螃蟹两次流泪的原因。
教学难点:
坚持到底,成功总会垂青于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看!一望无际的大海边,谁正在慢慢地向我们爬来?谁来拼拼音节,读准词语,齐读。快和它打声招呼呀!
2、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螃蟹呢?
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4
因为它有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爱写诗”,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4、        小螃蟹,爱写诗,他在沙滩上写了——一行又一行的诗,然后轻轻地——吟诵着。
5、        (出示卡片——吟诵)谁来读词,这是一个生字,谁来当小老师学一学,你有什么要提醒的?注意它是整体音节、前鼻音,开一列小火车。这个字看着简单,陷阱却很多,右半字是“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谁最能读出小螃蟹爱写诗的感情来,男女生比读。你们真像一只只爱写诗的小螃蟹,除了会写,小螃蟹还会吟诵呢。谁来试试,摇头晃脑地读,多像一个小诗人啊!
6、        配乐读诗:金色的沙滩  
在那金色的沙滩上,
躲藏着无数彩色的小贝壳,
这里一个,
那里一个,
多像五彩的小花朵。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致内容
1、        多美的诗啊,小螃蟹真了不起,可是,他却哭了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让我们读读课文,读得要仔细,想一想小螃蟹一共哭了几次?找找小螃蟹哭的句子。
2、        出示两句话,读正确、读流利,有什么疑问吗?
3、        为什么小螃蟹开始伤心地流泪,后来哭得很开心呢?
4、        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完成填空
因为         、        和       不喜欢读小螃蟹的诗,所以它              ;因为        喜欢读小螃蟹的诗,所以它            。
4、根据填空题的交流随机板书:

海龟     不喜欢                        伤心
海浪                 小螃蟹
白头翁    喜欢                         开心
*同样的意思老师能用另一个句式表达,下一句请你来试试
5、学生字:翁(后鼻音:开火车正音)、看字形猜字义:老头,老公公,出示白头翁图片,这就是白头翁,它的头上长有白毛,像个老爷爷,所以人们称它“白头翁”
三.研读课文
1、风、海龟、海浪不愿意读小螃蟹的诗,他们是怎么做的?而受到冷遇后小螃蟹表现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单:
1)        小组喜欢的方式读4——12节
2)        学习生字:橡、辛、
3)填空:风把小螃蟹写的诗全(  )跑了。小螃蟹(  )写他的诗。
海龟把小螃蟹写的诗全(  )掉了。小螃蟹还是(  )写他的诗。
海浪把小螃蟹写的诗全(  )走了。        小螃蟹(          ) 。
2、交流
1)请一组来汇报朗读
2)橡:小老师学   
幸和辛:这两个字是姐妹字,你分得清吗?选字填空
3、风、海龟、海浪不愿意读小螃蟹的诗,小螃蟹有没有因此放弃写诗了呢? 你从哪里看出?读出小螃蟹不言放弃的决心来。
小螃蟹爱写诗,他多么希望别人读一读他的诗啊?就算风、海龟、海浪不欣赏他的诗,他也没有轻易放弃。让我们合作读4——12节,你们就是那坚持自己理想的小螃蟹。
4、当小螃蟹忍不住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想对小螃蟹说:                                                
5、你们真诚的安慰一定能温暖小螃蟹的心,课文中是谁给了小螃蟹鼓励和信心呢?请你读读15节,想象白头翁会对小螃蟹说些什么?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吗?
6、这回,小螃蟹哭得很开心,它流下了怎样的眼泪呢?(除了开心,你能换别的词吗?)
7、        你知道什么情况下会流下高兴的眼泪吗?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极而泣”。
7、        认识了课文里这么多的小动物,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巩固、拓展
1、懂事的小螃蟹,为了答谢白头翁和他的朋友们的赞赏和鼓励,送来了一串词语宝宝,开火车带读。
2、小螃蟹感谢白头翁和同学们的鼓励,特意给大家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您,真诚的白头翁,你对我的关注,使我坚定了写诗的决心;感谢你们,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给我的鼓励,使我增强了写诗的热情。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形近字比较,并组词
旁(   )    谢(   )   吟(   )  像(    )  辛(   )
螃(   )    蟹(   )   冷(   )  橡(    )  幸(   )
3、        积累“木字旁”的字。
4、        小练笔:小朋友来到沙滩上,他们对小螃蟹说了些什么呢?
教学板书:
29 爱写诗的小螃蟹

海龟     不愿意                        伤心
海浪                 小螃蟹
白头翁    喜欢                         开心
教学反思:
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地说说谁不愿意也不喜欢小螃蟹的诗,而谁喜欢她的诗,并要求学生借助板书的提示连贯地说说课文的内容,从而训练学生把了解的内容说清楚的表述能力。
30、最后的玉米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9个生字:哗、棒、褐、唉、烤、淋、怨、荣、誉;积累7个词语:惟独、感激、抱怨、荣誉、胡须、心灰意冷、一无是处。会写6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3、        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词句及其原因。
4、        通过学习,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词句及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        导入新课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1、小朋友们看,这就是什么?你们都看到过玉米,也尝过玉米吧,你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吗? 那么谁能说说怎样的玉米才算是最棒的玉米呢?
2、那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个玉米到底棒不棒。
出示课题《30、最后的玉米》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交流。
(为什么这是最后的玉米?最后的玉米长得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试着为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找答案,一边思考: 最后的玉米长得怎样?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        交流句子。
(1)出示句子。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晃脑袋。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
(2)学习生字“褐”
辨析:“褐”——喝、渴、揭、竭、歇
举例说明理解深褐色的颜色。
(3)寻找句中的关键词来描述这个玉米的样子。
谁来说说最后的玉米外表长得怎样?
     “胖胖的”、“深褐色的漂亮胡须”、“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这个玉米?
     媒体出示填空:
     这是一个(    )的玉米。他有着(        )和(        )。
(4)我们不难看出,这真是一个长得很好的玉米,他是怎么夸自己的?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语?
     读一读句子,读出自信的语气。
(5)你还可以从哪里知道这个玉米长得最好?在1——3小节里找一找。
     出示句子:
         “是啊,你的确很棒。”周围的玉米都齐声赞美他。
     学习生字“棒”:与“捧”比较。
     谁能用赞美的口气读读这句话?
     想知道什么是“齐声赞美”吗?请每个大组都来试着齐声赞美一下这个玉米。
三、研读课文
1、过渡:这么棒的玉米后来却变得像石头一样硬,等其他兄弟姐妹都走里,他却还在原地。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它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请你们轻声读课文,找出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并用直线划出。
2、学生交流所找的句子。(随机出示句子)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了,唯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好,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年还要棒。老婆婆,谢谢你。”那个玉米感激地说。
3、自由读读这些句子,圈出表示玉米心情的词。
4、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知道了最后的玉米心情是:“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板书: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
5、抓住关键词“心灰意冷”,学习提问。
(1)“心灰意冷”是什么意思?
心灰意冷是指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你能给他找个近义词吗?灰心丧气……
你有没有心灰意冷的时候?
(2)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抓住关键词提问,围绕这个词,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最后的玉米为什么心灰意冷?
它心灰意冷表现在哪里?
从哪儿看出最后的玉米心灰意冷?
……
6、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7-9小节,用直线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找句子。
(2)交流:随机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唯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晃脑袋。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差的。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腐烂掉为止了。”那个玉米连连叹气,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3)学习生字:唉、烤、淋、怨
唉:叹词。你在什么时候会叹气?
烤:去部首是“考”。
淋:组词。
怨:书空。指导上半部的写法。懂得“抱怨”的近义词是埋怨。
(4)指导朗读
师:是啊,此刻我们也感受到了最后的玉米难受的心情,它已经没信心了。谁能读读最后的玉米所说的这段话?读出玉米心里难受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个别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7、面对心灰意冷的玉米,你能劝劝它吗?
(1)出示填空:面对心灰意冷的那个玉米,我微笑着劝它说:“______”。
(2)学生交流。
8、果然,后来老婆婆又来到了玉米地里,她对这个玉米说——(生朗读第11小节)。
此时玉米非常(感动),他说——(好,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年还要棒。老婆婆,谢谢你。)
玉米明白了老婆婆最后才摘下他的原因,你们明白了吗?
学生讨论。
9、师生合作读课文2、6、9、13节,生读玉米说的话,师读旁白。
10、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悟?
(1)学生交流。
(2)板书:对自己要有信心
(3)师总结:是啊,最后的玉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不管什么情况下,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
四、拓展: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很棒,但别人没有发现你,你该怎么办?
五、复习巩固
2、        读词语。
惟独、感激、抱怨、荣誉、胡须、心灰意冷、一无是处。
棒、烤: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棒”右边部分注意几横的长短不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烤”右边部分的竖折折钩在横中线下方。
淋:中间部分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
誉:上下结构,“言”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六、        作业
3、        抄写词语。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请你续编一个故事:第二年春天来了……
板书
30、最后的玉米
自信      不灰心     心灰意冷     感激
                      对自己要有信心   
教学反思:
    《最后的玉米》是一篇文词精美、意蕴深远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在读文过程中品味文章的精美文词,在学文后有所启示,就是这节课的目标所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提炼重点词句来帮助体会玉米的心情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伴随着最后的玉米也经历了从“自信”到“心灰意冷”,再到“不断地抱怨”,最后到“心存感激之情”的心路历程,使学生在自主品读的过程中收获感悟;最后,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让他们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给自己信心”,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31、掌声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残、犹、豫、眶、稳、绪、鞠、躬、寂、寞;积累8个词语:掌声、取笑、轮流、犹豫、眼眶、稳定、情绪、寂寞。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热烈”、“寂寞”、“经久不息”、“犹豫”等词语。
3、        能围绕重点句子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4、        感受“掌声”的魅力,增进同学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10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学生尝试从某个角度提问。
2、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掌声”的魅力,激发同学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说说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听到掌声呢?
生自由回答,师补充点拨。
(如:生说:演员表演结束,观众会给他们掌声,师及时点拨:是啊,那是对演员的表演表示感谢;生说:校长在升旗仪式讲话完毕,我们给他掌声,师及时点拨:那是对领导表示尊重;生说:小朋友课堂上回答问题回答得好,我们会给他掌声,师说:那是对他表示鼓励……)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和掌声有关的课文。
板书:31 掌声,齐读课题。
2.提问:掌声是谁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掌声?课文写了几次掌声?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完成课文填空。
2、小君获得的两次掌声是怎样的掌声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3、学生交流后,媒体出示句子:
     不知是谁带的头,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君的眼眶红了。
      当她演讲结束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4、学生轻声读句子,质疑。
(可能提的问题有:为什么第一次掌声会热烈、持久?为什么第二次掌声会
经久不息?)
5、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师:想一想,两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请你们轻声读课文第三小节,找到有关句子,用曲线划出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小君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指名读句子,想一想:“犹豫”是什么意思?
(4)小君犹豫什么呢?默读第一、第二小节,然后根据这个句式同桌说一说。
出示媒体练习:
小君犹豫了一会儿,她想:如果我上台,                  ;如果我
台,                  。
指名回答,师及时点评。
师:尽管小君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她还是鼓足勇气、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送给她热烈、持久的掌声是对她的——鼓励(支持)。
板书:鼓励
5.师:难怪小君激动得眼眶红了。谁来读一读这几句句子?
出示媒体句子:
小君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不
知是谁带的头,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君的眼眶红了。
(1)指导读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2)指名读句子,男女生比赛读,体会小君激动的心情。
6.师: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是同学们对小君的鼓励。第二次掌声为什么经久不息呢?请你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找找答案。
出示句子: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演讲结束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学生交流。
师:故事真动人,老师也被深深地打动了。加上她的普通话也很好。所以同学们又送给她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次掌声其实是对她的——赞赏。
板书:赞赏
7.谁能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师小结: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小君勇敢地走上讲台的鼓励,第二次掌声是对她出色的演讲表示赞赏。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体会掌声对小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
齐读第三小节。
8.师:那次演讲以后,小君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成了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交流后,出示句子:那次演讲以后,小君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开始和同学们交谈、游戏,不再那么寂寞。
(1)这里的“寂寞”你能换一个词语吗?(孤单、冷清)
(2)“不再寂寞”就是她不再孤单、冷清了。
板书:寂寞        不再寂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9.小君真的变了!请小朋友用填空的形式来说说小君的变化:
出示:小君真的变了!演讲前,她          ,演讲后,她           。是同学们的掌声                        。
同桌互说,指名说。师及时归纳、点评。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掌声》,知道了掌声使范小君这么一个残疾学生从一个寂寞的、不善于和人交往的人变得不再寂寞。她的故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我们的生活需要掌声。因为掌声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赏,能使人变得更乐观、更自信。
出示句子:掌声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赏,能使人变得更乐观、更自信。
齐读句子。
师:祝愿你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掌声响起来。
3、复习字词。媒体出示:
生字:残、犹、豫、眶、稳、绪、鞠、躬、寂、寞
词语:掌声、取笑、轮流、犹豫、眼眶、稳定、情绪、寂寞
(1)双轨小火车。
(2)抢读词语。
五、拓展、作业
(一)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生字:残、犹、豫、眶、稳、绪、鞠、躬、寂、寞
词语:掌声、取笑、轮流、犹豫、眼眶、稳定、情绪、寂寞
3、书面完成形近字组词。
残(     )  犹(     )眶(     )鞠(      )
线(     )  优(     )框(     )掬(      )     
4、选词填空。
平息   平稳    平静
热烈、持久的掌声渐渐(         )了。
夕阳西下时,渔人们划着船回家了,湖面也渐渐(         )下来。
这条路有点高低不平,汽车驶过不太(         )。
*(二)拓展
展开想象,把小君讲述的童年时的动人故事说给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31.掌声       
鼓励 赞赏
              寂寞                     不再寂寞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儿童的情感容易激发,也容易变化,因此,在生情的基础上,必须引导他们把情感的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情到理是认识上的升华,而要“悟理”则必须先“析情”。
    抓住关键词语,说说、想想、读读、议议,帮助学生体会小君的勇敢,感受同学间真诚的友情。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课文,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关心、帮助周围的人,进一步升华思想。
32、我是苹果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
2、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4、        让学生懂得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告诉学生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看实物说话、揭示课题
1、完成课后练习:红艳艳的              露珠
                   痛苦的              苹果
                   晶莹的              病人
                   甜蜜的              微笑
2、你能用“苹果”说一句话。
3、出示苹果,练习说话:
这是一只(      )的苹果
苹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看得出,大家都十分喜欢苹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做个快乐的苹果,一同走进儿童诗《我是苹果》。
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苹”(注意后鼻音)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符号。
2、        课文中描述的是一只(     )的苹果呢?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学习生字:艳
3、说话练习;
我是(      ),我是一只(     )的,(     )的(      )
三、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喜欢做这么一只苹果吗?那就读读第2节,说说你为什么而快乐呢?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试着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第2节
学习单:(1)合作朗读第2节。
        (2)学习生字:饥、漠、恢、复、健、康
            理解词语:充饥、恢复
        (3)思考:苹果给(             )带来帮助。
2、苹果给那么多人带来了幸福,觉得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朗读这一节。(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研读第4节:
(1)过渡:苹果为什么愿意做这一切?它在感谢谁?
请你读读课文第四小节,在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试着提出问题。
(2)媒体出示第4节内容
(3)学习生字:共、凝、跃
(4)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苹果是太阳和大地共同的女儿?
为什么说苹果是跳跃的希望和热情的火?
……
*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
(a)是太阳、大地、叶子、花儿一起造就了苹果的生命。大地给苹果生长的地方,太阳给了苹果温暖,在叶子、花朵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结出苹果。
(b)苹果像月亮、星星、珍珠、贝壳一样美好、可爱。
(c)苹果的生命还是农民辛勤劳动赋予的。苹果想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
(5)师:苹果在广阔、和谐的环境下孕育生命,缺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很难生长结果。苹果非常感谢大家,想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让我们用感激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节。(齐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6)小结:是啊!无论是苹果还是大地、太阳、叶子、花朵和劳动者,他们都有奉献自己的美好精神。他们深深懂得——板书:给予是一种美德 (7)齐读课文。
   学习生字:共、凝、跃
4、朗读全文。
5、挑选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四、        仿照课文,说几句话。
1、        分层练习:
(1)        以“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开头,说几句赞美的苹果的话。
(2)        仿说练习,例:我是月亮,
我是一轮弯弯的、小小的月亮。
我给在夜路行走的人们带来光芒,
我给远行的游子送去故乡的问候;
……
板书设计:
32、我是苹果
                   快乐和满足                 大地
带来     生存和希望        感激     太阳
身心的健康                 叶子
                              花朵
给予是一种美德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时,我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第四节,然后让学生提问。由于先前让学生读文时间较充分因此孩子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如:为什么是大地和太阳共同的女儿?为什么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为什么是凝固的汗水和结晶的露珠?……我没有马上去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而是因势利导,让孩子小组讨论,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哪个问题?等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我进行了交流。师:为什么感谢太阳?生:因为太阳给了我们温暖。生:太阳给了我充足的阳光。生:应该感谢大地,大地让我安了家。生:大地给了我水份,让我快乐地成长。生:应该感谢叶子和花儿。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叶子把养份输送给我。生:叶子还随着风儿唱歌给我听,天天陪着我,没有花儿就没有我。师:难怪说你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啊!生:没有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就没有我现在这样红艳艳的果实。生:果农伯伯天天起早摸黑,精心照顾我,我才长得那么好。师:是啊!苹果们,是大地给了我们生长的地方,是太阳给了我们足够的温暖,有了叶子和花朵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如月亮、星星、珍珠和贝壳般美好、可爱的小小身躯,我们的身上凝聚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滴,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我们,是他们用汗水浇灌了我们,我们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躯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内心是非常高兴,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下课后,有孩子还特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刚才你让我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当我能自己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时,我觉得很快乐,有种优越感,成就感。
             34、聪明的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生字。
    2.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3.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读出感情。
    4.通过《聪明的牧童》的学习,在感悟智慧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提问,学习回答。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生字。
    2.学习第一节的一句句子,并能运用“因而”一词写句。
教学难点:
    1.学习牧童的三次回答,感悟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
2.学以致用,学习提问,学习回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揭示问题、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聪明人的故事,他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知道的聪明人有哪些吗?今天我们了解的可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格林兄弟笔下的一个小牧童,他到底有多聪明呢,小朋友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回答问题:
1、朗读第一小节,解决:为什么叫他“聪明的牧童”?
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无论……都……(穿插课后练习)
2、学习第二小节:找出三次问答的内容。
(1)小朋友自由朗读第2小节
(2)用直线划出国王说的话,用浪线画出牧童说的话。
(3)国王出了哪几个问题?请用“——” 划出来,牧童又是怎么回答的?请 “~~”划出来。思考牧童聪明在哪里?
出示问答一,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用换词法理解“到底”。
出示问答二,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生读。
出示问答三,指导朗读。个别读、同桌读、打擂台读。
分角色朗读。
3、交流
      “究竟”(“到底”)。
      “永恒” (即“永远不变”。)
    (1)师:牧童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答案
(2)师生合作朗读相关内容
(3)媒体出示课文中牧童的三个回答,分别请三位学生读一读。
4、思考,小结:以“无解之答应无解之问”、“以彼人之道还置彼人之身”
5、师:牧童的回答令国王折服,齐读最后一节。(指导朗读“妙,妙极了!”)
6.师:对牧童的回答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奇妙的答案?
7、自学生字:滴 恒 秒 尼 亚 磨 肩 (强调:“恒” “肩” 的读音)
8、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9 小组比赛读课文。
10、相关练习:
(1):选词填空
一()水     一()白纸     一()金刚石山
一()鸟     一()牧童     一()聪明的回答
(2)填上合适的词:
在  再
A请您下令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里去。
B牧童要了一张纸()上面画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
C老师请小刚把作业()做一遍。
D你()干什么呢?()不走就要迟到了。
三.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问你们的伙伴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2.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聪明人的故事。(拓展学习)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主线,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思”,使学生从读对、读懂逐步走向读活,从而实现读出意思,读出智慧的教学构想。学生在一次次独立的读文中,细细咀嚼着语言文字,品评感悟着其中的内涵,并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到牧童回答之巧妙所在。
教学时,我还注意鼓励学生把自己读文时感悟到的大胆说出来,引导他们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及发散、求异性思维。
35、称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 “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 为什么要称象? 怎样称的? 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  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  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  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总结: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          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37 找骆驼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词语1句。
2、        能认识角色朗读课文。
3、        思考理解“按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和伙伴们扮演角色演一演。
4、        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        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词语1句。
2.        思考理解“按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和伙伴们扮演角色演一演。
3.        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文。
1.        谜语导入。
脊背突起像山峰,
沙漠之舟能载重。
风沙干旱都不怕,
戈壁滩上逞英雄。
谁能说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骆驼这篇课文,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面走,就赶上去问,他怎么说的,老人又是怎样说的?结果他找到了吗?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2)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1、学习生字:跛   齿   忿
2、学习词语:着急  跛  牙齿  忿忿  不紧不慢
3、理解词语:跛——瘸
             忿忿——愤怒、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
4、        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的骆驼丢了,按照老人的指点找到了骆驼。
三、        再读课文、解答文中的一些问题。
1、        自读课文2——7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
1)从老人和商人的对话中,我们发现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骆驼?找找文中的句子,并划出读读。
得出:
骆驼: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
2)、学习生字:跛   齿   
3)、学习词语:着急  跛  牙齿  
2、老人是怎样指引商人找到骆驼的呢?
请大家认真读8——10节,找到老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结论?
因为:
     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路的左边有点蜜,右边有点米
     树叶上留下了骆驼的牙印
1)        大家想,之所以老人能通过这些现象得出这样的结论,离不开——?
(思考)
2)        按照老人的指点,为什么商人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用因为             ,所以                。梳理课文。
三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1、        小组自由分角色朗读
2、        集体分角色朗读
四、        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找骆驼
              商人 丢骆驼
          老人 观察——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左脚有点跛  思考
                       路的左边有点蜜,右边有点米    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树叶上留下了骆驼的牙印         缺了一颗牙
教学反思:
    由于每课都进行形式同样的生字教学,所以,对于生字的学习在我们班级中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作为教师仍然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本课生字中,“骆、驼”两字都是马字旁,可以根据意思理解。“跛”字通过意思记住“足字旁”,同时可以和“波、玻、坡”等字进行区别。“忿”可以和“愤”进行比较。在阅读教学时,我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竞赛,通过朗读,让学生体悟出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38 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雅、圣、诞、遭、拒、伦、奏、熄、烛、颖、效”等11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了解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学着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        (出示)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张什么?
2、        什么时候你要写请假条?
师:是啊,当我们生病或因为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参加学习或工作时就
会用写请假条的方式进行请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和请假条有
关的课文。
3、出示课题:38优雅的“请假条”
(1)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出示词语:优雅)
(2)质疑:“优雅”是什么意思?(优美高雅,不落俗套)
          “请假条”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这是谁写给谁的请假条?
          这是一张怎样的请假条?
          为什么说这是一张优雅的请假条?
(3)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海顿为什么要写请假条,结果怎样?
归纳交流,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著名作曲家(   )写出 (    ),用(   )说服(   )接受乐师们(    )的请求。
2、出示: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告别交响曲》(齐读句子)。给“著名”换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师:原来课题中的请假条加引号是因为这并不是一张请假条,而是大作曲家海
    顿谱写的《告别交响曲》。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为什么优雅的乐曲会成为请假条了呢?和你的同桌一起再来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试着完成填空。
(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但(遭到拒绝)。海顿得知后,十分(同情大家),就谱写了(《告别交响曲》)。试演那天,公爵被(新颖的艺术效果)折服,同意大家(回家过圣诞节)。(《告别交响曲》)也就成了一张优雅的请假条。
(1)交流填空。
(2)学习生字:圣、诞、遭、拒、颖、效(圣、颖:读准后鼻音)。
师:简介圣诞节。
2、引读第1、2小节,思考:乐师会如何向公爵请假?
师:海顿得知后,十分同情乐师,于是写下了《告别交响曲》。
3、(出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优雅的乐曲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轻声读读课文第5小节,边读边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学习生字:伦、奏、熄、烛
(2)交流描写乐曲优雅的句子。
(3)齐读课文第五小节。
(4)欣赏乐曲,感受《告别交响曲》的优雅(播放媒体)。
师: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谁能说说美妙绝伦的意思。你们听,小提琴声是那样的悲哀而婉转这使强烈的思乡之情萦绕在每个人心间,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你们瞧,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提着乐器,起身离去,像是在与听众(……) 就这样,在缠绵的思乡曲中,最后一位乐师也起身离去。
出示:                   《告别交响曲》
                  舒缓的引子        美妙绝伦的仙境
                  凄婉的乐章        强烈的思乡之情
                  独特的演奏        新颖的艺术效果
(5)伴着乐曲再读第5小节,试着去感受这优雅的乐曲。
4、公爵听了这首乐曲会怎么想?
(1)(出示)公爵听了乐曲,心想:                                   。
(2)指导读句:“各位乐师,请回家过圣诞节吧!”
5、小结全文:海顿用《告别交响曲》成功地为乐师们请了假,这真是优雅的“请假条”啊!
6、简介海顿。(出示)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世界公认的交响乐创始人。
四、复习巩固
1、(出示)认读词语: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
2、(出示)比一比,再组词。
雅(       )诞(       )伦(       )颖(       )拒(       )
鸦(       )延(       )轮(       )疑(       )巨(       )
五、作业
1、照样子写字:雅、圣、拒、奏、烛、效
2、抄写词语: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
3、拓展作业:你还知道哪些音乐家的小故事?说一个给小伙伴听。

附板书:               38、优雅的“请假条”
                               ——《告别交响曲》
                  舒缓的引子        美妙绝伦的仙境
                  凄婉的乐章        强烈的思乡之情
                  独特的演奏        新颖的艺术效果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本课文学性较强,语言感染力强。教学时,始终重视朗读的训练。教学伊始,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悟。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如第六节中写到公爵被“折服”、“终于”同意乐师请假。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再次领悟到《告别交响曲》乐曲旋律、演奏形式的美伦美奂,敬佩海顿的智慧和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范读、自读、抽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味道”来,从而更深地理解文中请假条的“优雅”。
    教学此课,我努力体现出课堂教学重心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教学时努力引领在阅读中感悟文字内涵,感悟语言美。
39、狮子和山羊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央、呆、付、劫、徒、誓、缘、诡、牌、执、罪、”11个生字,正确描写“央、付”等五个生字。
2、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积累 “对付、立誓、缘故、诡计、冒牌”等词语。
3、能分清故事中的角色,正确朗读课文,并尝试读出不同动物的语气语调。
4、通过学习,体会山羊的勇敢、机智,懂得在遇到危险时要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训练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狮子、山羊的图片)用一个词语形容其中的一种动物。
2、语言训练:(          )的狮子  (          )的山羊
师:在今天的故事中,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对狮子和山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3、出示课题:39、狮子和山羊(齐读)
一、        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听录音,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分节朗读课文,思考,这些动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出示)狮子:愚蠢、慌张…… 山羊:沉着、冷静、聪明……
               豺狗:狡猾……
4、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出示学习菜单)1、朗读词语2、拼读易错的生字音节3、交流字形记法、部分字义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交流(誓、缘:书空;牌:组词)。
二、        朗读感悟,质疑讨论
师:一只迷路的老山羊,来到一个山洞中藏身,意外地遇到了百兽之王——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山羊的表现。
1、出示第2节
(1)        轻声读句子,用直线划出描写老山羊想法的句子。
(2)        为“盘算”找近义词。
(3)        指导朗读,体会老山羊的心情变化。
(4)        师生合作读第2节。
师:山羊最终还是如她所愿逃过了这一劫,你们看……(出示最后一节并引读),让我们仔细回味老山羊与大狮子之间的精彩较量。
(6)7~9节。
过渡:大家一定都为这只聪明机智的山羊能够脱险而感到高兴,可是别高兴得太早,狮子跑到洞外时遇到了~(出示豺狗图片),这只豺狗十分~(聪明),让我们来看看他和狮子之间的对话。
1、  轻声读7~9节,圈出表示语气的词语。
2、  指名读对话,指导朗读。
3、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7~9节。

(7)10~12节过渡:于是狮子和豺狗一块儿回到了山洞,这回山羊又是怎么应对的呢?1、  学生读读课文。体会山羊的聪明机智。
2、  第二次遇险时山羊又是如何盘算的?轻声读10~12节,同桌讨论,完成填空:山羊看见狮子回来,知道那一定是豺狗的主意。于是他又开始盘算该怎么办:如果              ,               ;如果                ,              。3、  从你们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出你们真正读懂课文了。你们看狮子和豺狗共同气势汹汹地来对付山羊,而山羊依旧沉着冷静,仔细盘算,所以她才会这样做这样说。出示:所以,她一点也不惊慌……我就该剥了你的皮!谁能够联系提示语,来学学山羊说这段话的语气?看提示语,想想她边说还会边做什么动作?
4、  狮子听了山羊这么说心里怎么想?是啊,山羊如此威风凛凛,说得有鼻子有眼,难怪狮子听了这话会以为上了豺狗的当,所以他~~想像当时的场面。当狮子和豺狗扭打在一起时,聪明机智的山羊~~
(8)质疑、解疑。(如:狮子走出洞后,山羊为何不离开呢?……)
(9)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结:
老山羊凭借自己的智慧终于化险为夷了,这时天也渐渐亮了,老山羊找到了失散的伙伴们,他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伙伴们。
分角色读课文
伙伴们听了,会对老山羊说什么,做什么呢?出示:
老山羊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伙伴们,伙伴们有的       ,有的      。
老山羊凭借着冷静、机智,战胜了狮子,这就叫“以弱胜强”(板书)
三、        复习巩固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指导书写:央、诡、罪。
3、老山羊盘算着:若是逃跑,狮子           ;若是              ,也许可以              。
五、作业
1、写词语:盘算、中央、冒牌、诡计、大摇大摆。
2、完成书后写的练习1。(校对)
六、文本拓展,补充阅读。
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故事。
板书:                   39、狮子和山羊
山羊:(沉着、冷静……)
                                以弱胜强
         狮子:(愚蠢、慌张)          豺狗:(狡猾、自作自受)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对于课文的学习,我主要抓住老山羊的具体表现来感悟整篇课文。首先集中学习第二节,找出老山羊心里的盘算,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概括出老山羊的特点。然后抓住老山羊两处语言及动作、神态,体会她的聪明、机智。在本篇课文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分析以往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但朗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是不会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好课文,必须靠大家的齐心协力。一篇课文读下来,总感觉支离破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在小组内练习,也可由教师邀请学生示范一遍后,再扩散到全班进行训练。训练时还要抓住狮子和豺狗这两个配角,通过对配角的体会,同样能反衬出山羊的智勇。课尾训练学生抓看似矛盾处质疑。
      
40.含羞草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生字,描摹6个字,积累10个词语,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至九节.
3、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
4、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尝试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出示图片)
(板书:含羞草)
2、你们知道含羞草有什么特点吗?
师: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垂下合拢,这里还藏着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0课。
3、出示课题:40、含羞草。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13节
1、        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它叫含羞草?
2、        出示第13节。
3、(预设:1、含羞草什么意思?
2、为什么后来叫它含羞草了?
3、为什么一碰它就收拢叶子?)
4、齐读第13节。
5、过渡:原来含羞草一开始叫得意草,那么为什么会叫它得意草呢?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1——5节
1、过渡:原来含羞草一开始叫得意草,(板书:得意草)人们为什么这样叫它呢?自己轻轻读读课文1——5节,划出有关句子。
3、        示生字:陶、婀、娜、姿,谁来读一读。
4、        点出“翠绿、婀娜多姿、淡雅”等词。
5、        理解“婀娜多姿”这个词吗?
出示两幅动画效果图,帮助理解“婀娜多姿”这个词。
6、        引读2-4节。
7、        指导读“自我陶醉”这个词。
8、        读“得意扬扬‘这个词。还知道跟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得意洋洋(近义词——自鸣得意)
9、        指导引读1-4小节。
10、出示第5节:因为它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上。。。。。。
过渡:是呀。难怪它经常----,难怪它----,连主人也觉得它太----。
(二)学习6——9节
师:得意草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真是太自鸣得意了。主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在一年四季中主人把它放到了不同的地方,让它和其它花儿比一比,看看谁到底更美丽。
2、先自己读读课文6——9节,再试着根据填空说一说。
(出示)       (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觉得            ,因
为                       。
3、小组学习,交流。
4、认读第4个小节中的词语,
出示:寒碜  菊花  色彩斑斓  不畏严寒  千姿百态
理解词义: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
5、小朋友,如果你是得意草,当你与那些花儿比过后,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6、交流并板书(羞愧、惭愧)学生字:惭。
7、分角色读6——9小节。
(三)学习12节
1、        引读12节。
2、        (出示)指导读得意草的话。
3、        与“惭愧”意思相近的词是----。
4、        “惭”和“ 愧”一样,都是竖心旁,开火车读一读。
5、        过渡:从此之后,得意草就改名叫含羞草了。
这两个名字,你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四、复习巩固
1、圈出课文中描写花草的词语。
2、交流(出示)
描写花的词语: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描写草的词语:翠绿
五、作业
1、你能用这些词语和以前学过的描写花草的词语,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吗?
出示:我喜欢               花,因为                           。
        (提示:可以从颜色、味道、姿态等方面进行介绍)
2、从课文中摘录几个描写花草的词语。(至少3个)
3、抄写课后词语。
六、板书设计:
                          40、含羞草
                        得意草→ 含羞草
                自我陶醉                     羞愧
得意洋洋                     惭愧
八、教学反思:
    《含羞草》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文中有许多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可以作为学生摘录、积累的好素材。不过,语言的积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语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进一步理解,我又采用实物和文字对照,教师适当的讲解的方法,来助学生体会花草不同角度的美丽动人,为摘录作好准备。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积累、运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运用”。在整体回顾,交流感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习了课文,你现在想对含羞草说什么吗?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句。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让学生有了积累课文语言之后的灵活运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九、相关资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5
含羞草的秘密:原来,在含羞草叶柄的茎部,有一个储藏液体的囊袋,它好像液压机里的油缸。平时,囊袋里装满了液体。当你触动叶子的时候,囊袋里的液体就向上部和叶子两侧流动,叶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下垂、合拢了,看起来就象是羞羞答答地低下了头。等平静一会儿,液体又慢慢从叶子两侧流回下面的囊袋,依靠液压传动,叶子重新抬起和展开,含羞草就又抬起了头。

41它的名字叫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生字10个。能正确朗读词语9个,并积累这些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句。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说一说莲花各个部位的样子。
情感目标:*了解莲花各个部位的样子,喜爱莲花。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能正确朗读词语9个,并积累这些词语。
2、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教学难点
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猜谜语:*头戴大圆凉帽,身藏水底泥中,有丝不能织绸,有洞不生蛀虫。
           *池里一只碗,大雨落不满,小雨纷纷下,珍珠一串串。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怀抱碧玉盅。
           *水上一个铃,摇摇没铃声,仔细看一看,满脸大眼睛。
   学习生字:戴   绸  蛀  盅
2、揭题:这四则谜语是一种植物,好像不大可能,其实那是根据植物不同部位的特点作谜面,谜底是藕、荷叶、荷花、莲蓬。这种植物,它的名字叫莲,又叫荷。
3、过渡:四个谜语是一种植物,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用文中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四个谜语是一种植物,找到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指导读句)
3、结合谜面说一说谜底为什么是莲的不同部位
4、小组读6——9节,读后交流莲的每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出示句子:
藕   莲的根茎,埋在水底的泥土里长了不少节,逐渐生出胡须根、叶炳和花梗。到了夏末秋初,有些节膨大起来变成藕。
荷叶  夏天的早晨,池塘里翠绿的荷叶高低参差,紧密相挨,露珠随着风儿的吹拂,在荷叶上滚动。荷叶像个圆盘,碧绿青翠,表面光滑,有层白粉。水滴到荷叶上,变成珍珠般的圆点。叶炳和花梗上,浑身满是毛刺,好像发出警告:“当心,不要来碰我!”
荷花  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绽开粉红的笑脸,有的花瓣凋落露出莲蓬。
莲蓬  莲子又叫莲心,藏在莲蓬里,有二三十颗,生命力很强。1951年,我国科学家在东北辽东半岛,掘到深埋一千多年的古莲子。
(学习生字,指导朗读)
5、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三)总结课文
学了课文,使我们对荷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荷花的两篇课文,欣赏到了荷花的不同的美丽姿态,今天我们又对荷花的各个部位的特点作了了解,相信大家已经对荷花非常熟悉了。
齐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先比较再组词
3、辨析词语
4、根据读音组组词  
挨  āi(挨近) 参 cān(参加)
ái(挨打)    shēn(人参)
差  chā(差距)    cēn(参差不齐)
chà(差劲)
chāi(邮差)
cī(参差不齐)   
(二)指导做《课课练》
1、指出荷花每个部分的名称
2、根据每个部分的特点编个谜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中间(中央)  挖(掘)  全身(浑身)  渐渐(逐渐)
   似乎(好像)  躲(藏)  尤其(特别)  姿态万千(千姿百态)
九、板书设计
42 它的名字叫莲
藕  荷叶  荷花  莲蓬
教学反思:
   本课的四字词语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词语,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始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学、自读、自悟中或在亲身体验下理解领悟。如:让学生如何理解荷叶在池中高低参差、紧密相挨的样子呢?本着让学生自己体验感悟而得到发自内心的深切感受来理解好,我特地选了高低不一的学生上台紧密靠拢在一起,当场体验一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学习对象进行感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有效性,学生主动地参与,切切实实地感悟到了。
      重点还是在描写莲塘美景的优美的句子上,我安排的读层次鲜明,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优美的莲塘美景录象再现了课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给录象配音,更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受、体验。正所谓,与其从表的灌输不如从里的奔发。感受课文的美,感受阅读兴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
42、喇叭花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描摹6个生字,积累5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喇叭花的美丽。
3、        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能摘录课文中描写喇叭花的句子。能听写句子。
4、        鼓励学生说说种植花草的辛苦和快乐。
5、        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种花草。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描摹6个生字,积累5个词语。
2、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体会喇叭花的美丽和种植花草过程中的辛苦及快乐。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播放《小小牵牛花》的乐曲。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6
2、师:歌中所唱的牵牛花还有一个名字——喇叭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喇叭花”的课文。
3、出示课题《42、喇叭花》。
   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喇 叭
说说它们的共同点。书空“喇”的右半边。
这个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们把它和广播喇叭比较一下。
媒体出示:喇叭花和喇叭。
5、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喇叭花是怎样的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是怎样介绍喇叭花的?在第二小节里找一找。
       喇叭花要到暑假才能开,花儿可漂亮呢,就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紫红的,有蓝的,有白的。
  你能说说这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喇叭花呢?(形状、颜色)
  那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我知道喇叭花的形状              ,它的颜色有             。
  那这些都是小作者还没有亲自栽种前听人——介绍的。
  学习生字:
  介:加部首:价,界,阶,芥
  绍:换部首:招,沼,昭
  你能用介绍说一句话吗?(在造句中理解意思)
  谁来介绍一下喇叭花?个人挑战读。
2、过渡:小作者自己也种了喇叭花。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喇叭花长得怎么样。
三、研读课文,深入学习
1、朗读第4、5小节,找一找描写喇叭花的句子。
(1)交流后出示:
◆一天早晨,我照例来到院子里,欣喜地发现在那缀满了花骨朵的绿叶中,开了一朵紫红色的喇叭花,又娇嫩,又鲜艳。
◆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花布。
(2)学习生字:
     缀:理解“缀满”的意思。挂满、长满。
         造句举例:夏夜的天空缀满了闪闪的星星。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苹果。
     衬:组词“衬衫”。理解“衬托”:一样东西由于另一样东西的陪衬,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举例:有了绿叶的衬托,红花更加美丽了。
     匹:量词,第三声。还可以说:一匹马、一匹狼、一匹布。
(3)自由朗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花的多:缀满、花布
     花的美:娇嫩、鲜艳、各种颜色
(4)你喜欢哪句话?读一读,然后试着背一背。
2、师:是呀,稠密的绿叶间开满了一丛丛、一簇簇色彩斑斓的喇叭花,有的开在花架上,有的开在屋檐上,有的甚至开在了邻家的院子里。
(1)媒体出示句子:
屋檐上也开了花,有一条花蔓还悄悄地把几朵花送到邻居家的院子里。
学习“檐”“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屋檐。
(2)朗读句子,体会作者用的拟人手法。(“悄悄”“送到”)
3、大组朗读三句句子,体会喇叭花的多和美。
出示说话练习:看着开得这么茂盛的花朵,我                    。
4、感悟种植喇叭花的辛苦
(1)如此的美丽的喇叭花是谁种植出来的?快速读课文,找找“我”做了哪些事?
播种  浇水  搭架子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交流后出示:
我在院子里种了些喇叭花,天天去浇水。
我找来几根长竹竿,给喇叭花搭了个架子。每天早晨,我都要跑出去看看花蔓长了多少。
(3)你觉得小作者种花辛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找出关键字,说说体会。(引导学生体会种植喇叭花挺辛苦。)
     个人读,同桌读。
(4)师:辛苦的付出是有收获的。当我播种浇水后,喇叭花子就——发芽了,当我给它搭好架子后,它就长出了——花蔓。
     这是怎么样芽和花蔓呢?
     找到句子读一读。
5、是呀,种植喇叭花的过程的确很辛苦,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喇叭花终于开了,当我看到开出的姹紫嫣红的花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6、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呢?
四、拓展和复习:
1、你或者你的家人种过什么花草?把其中的辛苦和快乐说给同学听一听。
2、抢读词语。补充学习“蹲”。书空。
3、听写句子:它们显得那么嫩,那么弱,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催出土的。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3、向同桌介绍你所喜欢的一种花。
*4、摘录一篇描写花的短文。
板书:
42喇叭花
芽:   嫩、弱
花蔓: 迅速攀爬
叶子: 越长越密
花:   娇嫩、鲜艳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美,含义也挺深刻。上课前,我觉得课文内容挺简单,自己备课也挺顺利,可课一上下来感觉不太好,究其原因,我事先没有备学生,学生对于如何种植喇叭花,为何给喇叭花搭花架有较多的问题,使得本堂课在这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因此该好好读的地方没有读透。
44鸬鹚

教学目标: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1、        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8个。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3、        能圈画渔人用鸬鹚捕鱼时动作的词,能选抄描写湖面平静的句子。
4、        能按小标题介绍鸬鹚捕鱼的经过。
5、        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的农家乐。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8个。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难点:
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直接揭题,指导读题
2、        交流:你了解关于鸬鹚的哪些情况?
3、        师补充材料。
二、        感知课文
1、        那么本课围绕鸬鹚写了哪些内容呢?自由朗读课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6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一学生字、新词。
2、        集中学习生字。
3、        交流: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        深入学习课文
1、        课文除了写鸬鹚帮助渔人捕鱼之外,对于湖面的景色也进行了细腻的描写,
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湖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都是哪几个小节?
2、        交流
3、        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课文的第1节,你感受到了什么?(景色:静、美)
(2)讨论交流:湖面、渔人、鸬鹚
(3)读句子体会,理解“悠然”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
4、        课文的2、3、4、5小节写出了湖面的不平静,那么这也就是意味着(渔人在用鸬鹚捕鱼)。
(1)轻声读课文第2节,用“——”划出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句子。(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
(2) 是啊,鸬鹚在接到渔人的命令后就开始了它们的捕鱼行动,读找出的句子,从哪个词语能看出鸬鹚接到了渔人的命令,这又是什么样的命令呢?
(出示)说一说: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_______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
(3) 因为鸬鹚接到了渔人的命令钻入水里,所以——(学生接读: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4) 小组学习2、3、4、5小节,找出写渔人用鸬鹚捕鱼时的动词,体会动态美,并用下面的词语说一说鸬鹚捕鱼的经过:
等待命令-----钻进水里------钻出水面-----跳上渔船-----又跳下水去
(5)因为鸬鹚一会儿钻入水里,一会儿钻出水面,所以——(学生接读: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齐读2-5节课文。
5、        朗读6-7节,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哪些景物和课文前面的内容有联系又有区别?
小结: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齐读6、7小节,体会文章的照应美。
练读,
6、总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就是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渔家生活的乐趣,同时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板书设计:
44 鸬鹚
等待命令-----钻进水里------钻出水面-----跳上渔船-----又跳下水去
教学反思:
    《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诵读感悟来品味美丽意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我们可以请同桌相互评读,也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体会感受。如课文第一节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课文的描述让我们犹如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除了鸬鹚,你还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用心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让学生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学生既感受到了语言的文字美,更感悟到了文本的意境美。
45.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生字,描摹6个生字,积累词语11个.
2、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文中找出“宽阔、坚硬、粗糙”的反义词,能理解“贪婪”的含义,能从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中受到感染。
3、从课文中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4、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特点,有顺序地、具体地写出某一事物或景物。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朗读,感知课文
1、        师: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的值得我们怀念﹐特别是家乡的特产。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
2、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的家乡在哪里吗?(江南)
2、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故乡的杨梅到底为什么让作者那么喜爱啊?(看课件练习朗读,并观察杨梅的外表、颜色、味道)
3、        自读课文体会故乡的杨梅到底为什么让作者喜爱呢?
一、学习课文:
(一)自读课文3-6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杨梅果的哪一个方面﹖
(二)品品议议:
1、师:让我们先去看看杨梅的果实吧!当个小科学家,四人一组,你们可以从杨梅的外表、颜色、味道等等入手,找出文中描写杨梅果的句子。
学生分小组研究
师:那谁来读读看课文中是怎么样写杨梅外表的?
出示桂圆和杨梅的图片进行比较。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示两个句子)
(1)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6
(2)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体些。你能比较一下,第二句具体在什么地方吗?(第一句只是写杨梅果“生着小刺”,第二句是写“遍身生着小刺”,多了“遍身”这个词,说明小刺长满了杨梅果(第一句没有写杨梅果的大小,第二句写了“和桂圆一样大小”,一读就知道杨梅的大  小。写得很具体。)
师:文中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谁来说说,杨梅果身上的小刺和一般的刺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刺我们摸起来总感到粗糙,很扎手。可杨梅果的小刺是软的、平滑细腻的)
学习生字:桂、腻
杨梅的外形:“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2、师:其实杨梅一开始可不是这种颜色,文中有介绍,谁来读读看?
(生默读课文,画词,并在老师的引读下感知“淡红”、“深红”、“黑红”、“鲜红”这四个词。)师:用上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杨梅果成熟时颜色的变化,你们能不能也象这样说一说绿色有哪几种不同程度的绿?(生说出“淡绿”、“ 深绿”、“碧绿”、“墨绿”、“草绿”等词)
师:如果同学们在观察事物的颜色时,也能这么仔细地观察,用上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进行描写,一定能写好作文。
师: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用了这样一组词来描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
(师给关联词加点:先是……然后……最后……)
师:老师这有几个练习,请大家试着用这几个词说话,喜欢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屏幕出现练习,生自由练说,然后汇报。)
1.小蝌蚪先是???? ,随后?????,最后???????。
2.白荷花开花了,先是???? ,随后?????,最后????????。
3.?????? 先是?????? ,随后????????,最后???????。
学习生字:肉、唇
杨梅外皮的颜色:“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杨梅果肉和汁水的颜色:“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师: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
生:未熟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了。
师:你们吃过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甜津津的?(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不错。那么熟透了的杨梅是“又酸又甜”、“酸中带甜”、还是“甜中带酸”呢?
生:应该是甜中带酸。熟透了的杨梅主要是甜的,但还有一点酸,因为它实在是太甜了,所以就不觉得酸了。
师: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多清楚啊!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还接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块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清事物的特点。
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4、练习填空:
   ————,杨梅挂满枝头,样子————,遍身————,成熟后————,刺——。开始,杨梅的颜色是————,随后————,最后————。没有成熟的杨梅吃在嘴里————,成熟了就——————。
5、这么惹人喜爱,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杨梅呢?那么长出杨梅果的杨梅树又是什么样子呢?
(三)学习杨梅树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请问大家,“贪婪”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为什么用来形容杨梅?
(1)“贪婪”的意思是贪心,不知满足。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
(2) “甘露”是什么意思? (“甘露”是指甘甜的糖浆)
(3)“一片片”,通过这个词,说明杨梅树的枝叶长得很茂盛。
(4) “伸展”、“吮吸”、“欢笑”这些词都是用来写人的,为什么课文用来写杨梅树?
(在这里作者就是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在他眼里,这一棵棵杨梅树多像一个个树娃娃呀!)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一下,这些树娃娃在干什么?它们会怎么说,怎么笑呢?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水,都开心地笑了
生: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截截地往上长。
师: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感受到这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们一块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1、你的故乡在哪里?有什么特产?选一种介绍给大家吧!
2、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你家乡的特产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6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通过仿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从而受到爱的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美好情感。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真实的再现。同时在尊重学生愿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语言积累,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素养。
48、立夏节到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箩、韭、煮、拣、柴、蚕、荚、灶、辈、俗”,积累词语5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称人活动”的习俗。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4、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箩、韭、煮、拣、柴、蚕、荚、灶、辈、俗”,积累词语5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称人活动”的习俗。
教学难点
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带给我们快乐,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回味。
2、你知道春夏之交还有哪些节日吗?(学生交流:五一,六一,清明……)
3、师: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六。在这个季节里,梅子熟了,枇杷黄了,樱桃也上市了。
(1)媒体出示:
梅子熟了,枇杷黄了,还有那红得像宝石般的樱桃已摆在竹篮里上市了,不知不觉立夏节到了。
布谷鸟在田野里鸣唱,杜鹃花开得正红,正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呀!
(2)读读句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立夏节?
     水果多,色彩多,处处生机勃勃……
(3)喜欢这些句子的小朋友站起来读一读。
4、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乡间,去田埂,去了解立夏节的习俗,去感受立夏节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48、立夏节到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给我们介绍了立夏节的哪些习俗?
2、学生交流:吃立夏蛋、吃“百家饭”、称人活动(可能一开始学生找不到吃立夏蛋这个习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慢慢找到。)
3、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这些活动吗?
三、研读课文,学习重点
1、学习关于吃“百家饭”的习俗。
(1)朗读课文的2、3、4小节,完成媒体上的填空:
立夏节到了,孩子们要吃“百家饭”。他们先从家家户户拿了(   )、(   )、(   )、(   )、(   )和(  )等,然后在大树下的场地上(   )锅灶,把拿来的食物(   )锅里煮,最后饭菜熟了,就(   )锅子高高兴兴地吃。
学生交流,出示答案。
(2)学习其中的生字:
韭:比非多了一横。
柴:回忆以“木”为部首的字。
灶:与“肚”比较。生火做饭是为了填饱肚子。
煮:理解意思,放入水中使熟,所以是四点底。
(3)百家饭是谁做的?(我们自己)你从哪里知道的?
媒体出示:
河滩边,青蚕豆地里,小姑娘们摘着肥大的豆荚。大树下的场地上,小男孩用石头、瓦片垒起锅灶。不一会儿,炊烟袅袅,野菜、野笋和饭菜的香味飘散开来。
学习生字:
蚕:古时人们把蚕称为上天赐予的虫,因为它们能吐丝给人类织布。
荚:理解豆荚的意思,包在豆子外面的壳。
炊烟袅袅:农家生火做饭时从烟囱里冒出的烟雾一圈一圈,慢慢地向上升腾。
再读句子。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饭菜真香、自己动手很快乐……)
看来饭菜是自己动手,分工合作的而成的。我们男女生来比一比,看谁能读出饭菜的香,谁最能品尝劳动的快乐。
除了摘豆荚、垒锅灶,你能想象一下他们还做了哪些事呢?
是啊!他们还在煮从别人家捡来或者讨来的东西呢!难怪各种香味在田野间回荡。
(4)读读第二、第三小节,找找村里的孩子们都拿了什么?人们在自家门口又放了些什么呢?
出示:人们在门口放了             。
村东的孩子              。
      村西的孩子              。
      村南、村北的孩子                。
学生交流。
学习生字:拣:经过挑选后拿走。和“捡”是不一样的。
          箩:箩筐都是用竹子编的。
这里又藏着一个传统:过立夏要吃立夏蛋。
出示图片,作适当讲解。(有链接可以回到PPT2,把习俗填完整)
(6)每家每户把东西拿给孩子们分享是为了什么呢?
媒体出示:
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立夏节,孩子们要吃“百家饭”,预兆着他们会长得健康、聪明,是种庄稼的好手,会给村里人造福。
老师点拨:是不是吃了百家饭就会变得聪明,这只是一种(祝福)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把祝福送给大家。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把美好的祝福送到每个人的手中。
(7)大组朗读2、3、4小节。
2、学习第5小节。
师:除了吃蛋和吃“百家饭”,还有一个大伙儿都参与的活动——称人。
媒体出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6
大树下又支起一杆秤来,两个大汉抬着,由村上德高望重的长辈看秤花,立夏节的称人活动便开始了。男、女孩子用手攥着秤绳,荡在空中,旁边的孩子唱着:“称猫哇,称狗哇,吃百家饭哪,长筋骨哇,长成个小官人啊(长成个小娘子啊)…… ”
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了快乐,有趣在哪里呢?
(长成个小官人,长成个小娘子——包含着大人的祝愿)
什么祝愿?你读懂了吗?(快长大)
一起来读读,感受快乐与祝福。
小朋友,在称人活动中,长辈们会说哪些祝愿的话?如果你想许愿,你会许下什么愿望?
师小结:立夏节,不仅是个欢快的节日,还是一个丰收的节日呢?你喜欢它吗,简单说说理由。
出示句式:因为(                ),所以我很喜欢立夏节。
3、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        抽读词语:   
鲜嫩    蚕豆   长辈   习俗    煮熟   挑拣     锅灶    竹箩   德高望重
2、指导写字:煮、拣、柴、蚕、灶、俗
重点指导三个上下结构的字:煮、柴、蚕 (注意不同点)
3、节气歌。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二十四节气,你知道哪些?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鲜嫩   蚕豆   长辈  习俗    煮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板书设计:
48        立夏节到了
              吃立夏蛋
                  吃“百家饭”
                       称人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然后通过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接着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称人的习俗以及立夏时节是江南最美的季节。在这过程中设计一些填空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品读有关词句,让学生感受立夏节的快乐。最后让学生按要求摘抄句子。
49、粽子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能正确描摹6个生字。积累词语五个。
2、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3、        会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认识生字新词。能按要求划句子。
2、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传统节日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请你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
(出示:青团等食品图片以及清明等节日名称)
(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近端午节,尝一尝端午节的粽子。
出示课题:《49、粽子》
粽:正音。开小火车朗读。说说记住它的好方法。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1、师:课文介绍了粽子的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反馈:指名6人分节读课文。
3、学习过渡段:
(1)通过大家的朗读,你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粽子?
(生交流)
(2)其实,课文中有一个小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看!
媒体出示:
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
屈原的怀念。
学习生字:惹:上若下心。理解:惹人喜爱。
          屈:组词,委屈。这里是姓氏。
谁来读读这句话?(个人读)
(3)师:找一找这句话中介绍了粽子的哪三个方面?(板书:形状  颜色  滋味 )
和“形状、颜色、滋味”相对应的是哪个小节呢?
形状——第二小节
颜色——第三小节
味道——第四小节
(4)那后面一句呢?(是对下一小节要表述的内容的提示)
     所以第6小节就是——屈原和粽子的联系或者说是粽子的由来。
(5)再读句子,理清课文布局和思路。
三、深入学习,了解内容
1、        你喜欢哪个小节?(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2、        形状: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了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1)指明读句子。
(2)引读:粽子的形状——,既不是——,又不是——。你知道它包含了——。
     学习关联词:既……又……
当介绍的对象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特点时,我们可以用上“既……又……”的句式。(学生练习造句)
(3)那我们来看看这个粽子有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出示粽子(实物)
(4)其实,现在除了有这种常见的三角粽以外,聪明的人们还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了……(出示:枕头粽图片)所以我们说粽子的形状真是——很特别!
(5)再读句子。
3、颜色: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1)读句子。
释词:箬竹是竹子的一种,箬叶就是指箬竹的叶子,它是一种很好的可以用来包粽子的材料。
学习生字:糯:正音,左米右需。
(2)自己读句子,边朗读边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思考: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6
(学生交流。翠绿、雪白、鲜红、墨绿、洁白、深红油亮)
(3)引读句子。
粽子用——。煮熟以后,剥开——,只见——,很是好看。
喜欢这句话的小朋友再读一读。
4、味道: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而都喜欢吃。
(1)读句子,学生字:胃:田月胃。
(2)师示范朗读,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交流感受。
(3)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却不让人感到腻烦,这就是……甜而不腻。
你们也一定吃过粽子,觉得滋味怎么样?(交流吃过什么粽子?说说感受。)
(4)师:是呀,粽子味道美极了。它既(       ),又(      )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5、大组分别朗读第二——四节,比比哪组读出了粽子的特别。
6、那端午吃粽子这个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第6小节: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人们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1)读句子,说说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纪念、政治主张、崇敬、祭品、由来……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粽子的由来。
四、复习巩固
1、你喜欢粽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2、欣赏粽子组图。
3、扩展:传说是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这就是最早的粽子。
4、读词语:
5、指导写字:胃、惹、屈、政、怀、投
重点指导:惹
五、课后作业:
1、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粽子    端午节    糯米    惹人喜爱   怀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摘录文中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2、拓展:
(1)仿写句子:
例: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苹果既(      ) ,又(      )。
(    )既(    ),又(      )。
(2)选词填空。
墨绿色   洁白的   鲜红的   深红   翠绿  
美食林里美食多,有(     )的元宵,有(     )的青团,还有(    )的重阳糕。
板书设计:
粽子
形状         特别
颜色         鲜艳
滋味         美极了50、小指甲变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梢、兜、溶、蒜、臼、盐、捣、捏、宛、撩、润”。积累词语“树梢、捏、小心翼翼、红润润、香喷喷”。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能找出外婆为孩子们染指甲动作的词语。积累表示时间的语句。
4、体会童年生活的欢乐,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导语:这单元我们学了不少关于童年生活的课文,有      ,有        ,还有      。(随机指名说:《午睡》、《童年与蜗牛》、《立夏节到了》)
2、引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童年生活的欢乐。
出示课题:小指甲变了
3、指名读,齐读。
4、质疑。
(谁的小指甲变了?小指甲变成怎样了?小指甲是怎么变的?……)
二、        初读课文
(一)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思考:谁的小指甲变了?小指甲变成怎样了?
(二)交流反馈
1、分节指名读课文。
2、交流思考题。
(1)        谁的小指甲变了?(我、晶晶、朵朵、萍萍等小女孩 )
(2)        小指甲变成怎样了?
①出示句子: 啊,小指甲变了,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真像一颗颗玲珑的宝石啊!
②学习生字:润(读准翘舌音,理解:红润润)
③指导读正确。(注意文中ABB形式词语的读音)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2、4小节。
1、        过渡:小指甲怎么会变的呢?
(1)在染指甲之前,外婆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 自读第2节,学习生字
* 找找表示外婆动作的词
* 交流,完成填空:
外婆采了一些五彩的凤仙花瓣,抖在粗黑的蒜臼里,下几粒盐,捣成了花泥,又摘来几片绿绿的小苎麻叶。
* 学习生字:蒜   臼    盐   捣
* 借助插图认识:蒜臼。
(2)外婆又是怎么给我们染指甲的?
* 出示第4节自读,和同桌学学生字:
外婆笑吟吟地,慢条斯理地包着,捏着小指头,用小刀在指甲盖儿上轻轻地刮下一层薄屑儿——哟,好痒人儿哟,放上一点儿花泥——哟,好凉啊!再取片苎麻叶包上,抽根青线,紧紧地缠上,手一捻,线头儿没啦。
* 找出外婆的动词(包、捏、刮、放、取、抽、缠、捻)
* 学习生字:捏
* 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3)思考:染指甲时,孩子们有什么感觉?指导朗读“哟,好痒人儿哟。”和“哟,好凉啊!”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19:26
3、过渡:是呀,染指甲时痒痒的,凉凉的,可是孩子们的心里却——(很高兴)从哪里看出孩子们很喜欢染指甲呢?
(二)学习课文1、3、5、6和7小节。
1、        阅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孩子们喜欢染指甲的句子。
2、        交流,随机出示:
(1)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女孩子们洗了澡,围着红兜兜,披着长长的散发,聚在苇席上乘凉。风来了,阵阵槐花香伴着笑声,都吹进溶溶月色中去。
* 学习生字:梢、兜、溶
* 重点指导:“兜”的字形。
*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2)我,还有四院的晶晶,南院的朵朵,后院的萍萍,都伸出白白胖胖嫩嫩的小手,鸟雀似的叫着:“给我包,给我包!”
* 结合课文内容“鸟雀似的叫着”,指导读出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语气。
* 板书:争先恐后
(3)每个小女孩儿都跷着四个小指头,宛如点了金似的,小心翼翼地回家,小心翼翼地躺下,小心翼翼地把点金的指头贴在腮边上。
* 学习生字:宛(换词理解:宛如)
*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心翼翼。想象:怎样小心翼翼地回家,怎样小心翼翼地躺下,怎样小心翼翼地把点金的指头贴在腮边上。
* 引读:每个小女孩儿都跷着四个小指头,宛如点了金似的,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
* 板书:小心翼翼
(4)月儿升高了,风儿更凉了,孩子进入了彩色的梦乡。
晨星落尽,金鸡初啼,女孩子们一骨碌坐起来,撩开了毯子,咬开了线儿,剥开了叶儿。啊,小指甲变了,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真像一颗颗玲珑的宝石啊!
* 学习生字:撩(重点右半部分字形)
* 想象说话:月儿升高了,风儿更凉了,孩子进入了彩色的梦乡,她梦见             。
* 师引读:第二天当女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撩开了——,咬开了——,剥开了——,发现——(齐读最后一句)
* 重点读好“啊”,读出兴奋、惊奇和惊喜的语气。
*板书:惊喜万分
(5)师生串读全文。
师: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女孩子们洗完了澡,外婆将采来的凤仙花瓣捣成花泥,又摘来绿绿的小苎麻叶,准备给我们染指甲时——
生:读第3节
师:外婆笑吟吟地给我们染上指甲后——
生:读第5节
师:月儿升高了,风儿更凉了——
生:读第6节
师:晨星落尽,金鸡初啼——
生:读第7节
四、        拓展作业。
1、拓展: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或是你的家人有没有爱美的表现,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说一说。
(2)摘录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
2、作业:
(1)抄写词语:树梢、捏、红润润  香喷喷   小心翼翼
(2)照样子写几个词语:红润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0、小指甲变了
争先恐后
小心翼翼
惊喜万分
教学反思:
    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听故事录音,整体感知中,我请学生边读边思考:小指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是在自读的基础上去感知课文内容。而后,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虽然我关注了学生表达语句的规范,但并不苛求回答的完整。因为这里只是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达对课文内容浅显的了解。
    说说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是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的语言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必须在了解内容,抓住动词,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完成。我从扶到放,设计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对文本内容有了相当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一连串动词说说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训练语言表达的“言之有序”,其最终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由来        屈原
教学反思:
    文中对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内容是需要引导学生朗读积累的,尤其是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比如,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虽然,学生对粽子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还是适时出示了粽子实物。读到粽子味道时,让学生闻闻、尝尝粽子,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读出粽子味道的特别……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6 22:06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四册)DOC版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100851.aspx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