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家庭教育讲话稿 劳动更能培养美德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9-7-22 15:15
标题:
家庭教育讲话稿 劳动更能培养美德
好的家庭文化的建立,需要有一个核心,即外柔内刚。外柔内刚才可以建立起孩子的人格。人格教育为第一教育,其核心是爱与意志。其实就是意志和美德的培养。这一点和我心有戚戚焉!
无论是我们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哪一方面,我觉得都是可以培养意志的。而劳动会更加指向人格的培养,是更好的德育。一个劳动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就会有责任。比如颜回给孔子做饭,孔子认为颜回不懂礼偷吃了饭,而实际上是米饭有一点脏,让老师吃了不敬,扔掉又太可惜,颜回就把这点脏了的米饭给吃掉了。当孔子知道后自惭不已,又大为赞叹颜回的品格。这种品格,我认为就是劳动中产生的责任与礼。
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是无法体会责任与回报的,因为他从未付出过。一个没有付出过的人想让他有爱和意志是很难的。比如小孩子,你为他做了很多,他就会认为你做的所有都是应该的。
古语有:清晨即起,洒扫庭除。如果让孩子能参与家庭事务,比如扫地或拿分筷子,给他固定的事情做,让他成为家庭吃饭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就能养成习惯,明白自己的角色任务,就有个责任感和喜悦感,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情感。
作为在中国定居的犹太人,丽莎老师更会培养孩子在劳动中诞生的美德。三个孩子都是自己洗衣服,自己刷自己的碗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劳动中完成自我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的链接,所以三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有担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有角色分配、责任担当,就会衍生出在集体或单位的责任感,大而化之,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就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使命感是劳动和责任与美德的最优衔接。
曾国藩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最朴素的劳动和敬畏意识。曾家不缺钱,但仍要孩子们自食其力,可谓用心良苦。曾家的孩子也都个个优秀。长子曾纪泽成为著名的外交家,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史册上有他的名字;次子曾纪鸿是著名的数学家,为我国的科学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就连曾纪鸿的妻子郭筠也是我国近代有名的女诗人。让孩子成名的确需要知识的培养,但人品人格的培养,意志和责任的培养也不可小觑。
家长们都知道让孩子劳动好,可现状呢?怕孩子自己洗衣服洗不干净,怕孩子刷碗会打碎碗和盘子,怕孩子做饭不安全。于是家长包办。孩子在家不干活,在学校呢?不干不行啊,因为大家都要轮流值日。所以不会干活的孩子就会发牢骚,就会敷衍了事,集体荣誉感也会打折。如果将来这些孩子参加工作了呢?如果这些孩子将来成为了某个部门的领导呢?他们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突发责任感和使命感吗?这都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去思考。孩子在学校学习知识技能,在家才能更好的学会意志力和品格的培养。
今年的全国高考卷一卷的作文,让以“劳动”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指向性很强,就是让我们的年轻人能够劳动起来,文字的呼吁也是有一定的力量的,所有参加全国一卷考试的考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国家在他们那一届的主题。唤醒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相信高考的指挥棒能在初中和小学的老师和家长们中间掀起一股劳动的实践热潮。如果家庭也能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那我们的家庭就是有文化的了,那我们国家离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