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理解文章的大意。
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大意。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胖往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人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吧。
二.疏通文意。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3.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 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三.整体感知。
第一层(第一至二句话)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第三至四句话)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第五至六句话)总结全文。
四.品读课文。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五.研读课文。
1.联系第二层的内容,说说本层的语言特点及其作用?
本层在语言上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如排比句: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种句式在文章中普遍运用,使文章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有助于突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六.全文结构。
第一层:总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分说 (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第三层:总括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总之:大同社会是一个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太平盛世。
七.课堂小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