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八年级语文优质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6-4 07:11
标题: 八年级语文优质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藤野先生》出现在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以写人叙事的回忆性散文为主,要么深情回忆难忘的人和事,要么满怀敬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藤野先生出现在鲁迅精神上最为彷徨、心灵上最为孤独的日本留学时期,藤野先生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了他极大的关心、帮助与鼓励,令鲁迅感念终身。这篇文章回忆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深情回忆了藤野先生不同于别人的各种“好”,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读来令人感动萦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写人叙事类文章学得较多,如七年级下学期所学的《老王》、《阿长与<山海经>》、《驿路梨花》等。记叙性散文如何选择写作对象、如何刻画人物性格、如何展现人物品格、如何处理事件详略有等行文技巧,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所以学起来不会太困难。但本文的高妙之处在于,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藤野先生和“我”都有着非常典型“不同一般”的特点,在众多的人物长廊中成为最为独特感人的“这一个”典型的形象——以“分析人物性格的独特之处”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去理解品味这篇经典散文的独特魅力,是一个比较好的抓手。

  教学目标之人文性目标:

  1.体会并学习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学习并景仰藤野先生那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伟大情怀。

  教学目标之工具性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个”典型形象的独特魅力,学习并掌握塑造“这一个”典型形象的写作方法:把人物放到特定事件中去刻画;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描写等表达方式;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2.品味鲁迅作品融辛辣讽刺与深刻批判于一体、融凝练描写与浓烈情感于一炉的精妙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体味本文独特深刻的主题。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理解“藤野先生”、“我”这两个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理解参透本文深刻不凡的主题。

  教学难点:作者用哪些方法实现对“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

  教学创意:以引领学生分析“这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来实现对本文深刻主题的探究和理解;以微课的形式实现重点突破、创新解读,准确理解“这一个”典型人物形象的不凡意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各小组起立展示搜集的与“老师”有关的名言。

  示例: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二)(老师出示课件补充)

  1.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毛泽东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三)引入课题。

  1.“老师”是一个充满温暖与感动的称呼。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也三次写到过自己的老师,你知道是哪三位老师吗?

  明确: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一位是《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先生;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藤野先生》。

  2.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哪部作品?(明确:《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明确:早上的花儿晚上去捡拾)这是一部什么体裁的作品集?(明确:散文集)。散文与小说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明确:小说是虚构的,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也就是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生活中遇到的真正的老师,不是虚构的人物。

  3. 一个人一生中遇到的老师是很多的,为什么鲁迅最感念的是藤野先生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文字中去寻找藤野先生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深层原因。

  (设计意图:由尊师名言说起,说到鲁迅的老师,自然引出本课课题《藤野先生》)

  二、一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其人其事。

  (一)细读文章相关段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与藤野先生直接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几件事。

  1.文章并不是一开头就写到了藤野先生的,请找找看,藤野先生出现在哪一段?(明确:出现在第6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主要有哪一些段落?(明确:6-24;32-38段)

  2.请同学们先自己细读这些段落,再分小组合作讨论:在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提示:概括事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分几个小组,把你们小组所概括的事件写到黑板上去。第一组概括第一件事;第二小组概括第二件事……)

  明确:(1)“我”初识藤野先生。

  (2)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讲义。

  (3)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血管图。

  (4)藤野先生担心“我”因为怕鬼不肯学习解剖尸体。

  (5)藤野先生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具体情形。

  (6)藤野先生送“我”一张照片,并希望我也送一张照片给他。然而“我”因为境况无聊再也没有与他联系过。

  (7)我离开藤野先生后,丢失了讲义,再三寻找,未果,遗憾。

  (8)我思念藤野先生。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浏览课文、提炼关键信息、梳理并概括事件的能力。教学建议: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提炼概括信息,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碰撞中生成学生的学习智慧。)

  (二)结合具体事件分析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

  1. 本文写事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写鲁提辖大闹野猪林,是为了表现他的重情重义;写黛玉葬花,是为了表现她的多愁善感;写双喜阿发月夜偷豆,是为了表现乡下少年的淳朴无私……那么,本文写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藤野先生身上到底有哪些令鲁迅感念终身的特质?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语言去揣摩、品味、分析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方法: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件,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

  明确:从事件一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不讲究穿着、衣着简朴的老师。从事件二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关心学生、教学严谨、有求实精神的老师。……

  2. 作者是用什么具体方法来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的?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1: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语言凝练但描写相当传神:如“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边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这些语言不加渲染,不事铺垫,语言简洁却非常传神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外貌特点和说话特点,让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又如: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这里的神态描写简洁明了,写出了先生欲言又止的样子:老师想挽留,最终什么也没有说——仿佛在说,周君,你心里想的我都懂。)“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一声叹息,运用细致入微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许多的遗憾、不舍、伤感,让人从中听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发自内心的关心。)

  明确2:作者用词特别有讲究,比如,副词的运用就准确而有深意:如“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一个“便”字,写出了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速度之快;“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都……也都……”表明藤野想的修改非常仔细,不仅涉及到医学知识的修改,还设计到日语语法错误的修改,实在令人动容。“一一、一直”,表明藤野先生的修改是细致入微的,而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这些词语的运用,不夸饰,不华丽,却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老师的严谨、细心、真诚。又如: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一个“总”字,写尽了藤野先生对“我”的担忧和关心。

  3.总结: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明确:是一个衣着简朴但教学认真严谨、研究学问有务实精神、关心学生

  且与学生感情深厚、对学生寄予厚望、对学生的关心非常真挚的好老师。

  (教学设计:语文的最大功能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传递思想,所以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度解读文本,透过文字去感知藤野先生的不凡性格。)

  三、二读课文,了解鲁迅其人其事。

  (一)过渡:本文题目为《藤野先生》,始终在表达“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佩之情,所以“我”的情感始终涌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的心路历程是本文不可或缺的一条暗线。请同学们先阅读文章,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围绕“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哪些事?

  明确:1、写了“我”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到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离开东京到仙台。

  2.写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见到藤野先生;受到藤野先生的关怀;离开仙台并与藤野先生惜别;思念藤野先生等一系列事件 。

  那么,“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精读1-5段,思考“我”的特点。

  明确:1.是一个到日本留学的人。依据是……

  2.他为什么东渡日本留学?出示课件:背景介绍(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有的寻找科学救过之路;有的寻找医学救国之路;有的寻找教育救国之路;有的寻找文艺救国之路。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走医学救国之路。)

  3.他是一个很爱国,很有民族自尊心的人。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一词,表明“我”很沮丧、很失望;排斥、失望的情绪破空而来。“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对清朝留学生进行了特写镜头式的描写,刻画了一群“丑而不觉其丑,滑稽而不觉其滑稽”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现了“我”对清国留学生奇特怪诞的装扮与以丑为美的无为行为感到羞耻、愤恨的情绪,表明我是一个厌恶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追寻民主觉醒之路的先行者。

  4.他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因为文中提到“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转一转。”

  5.他是一个专心求学、不盲目追求娱乐和享受的人。因为他看到清国留学生整天学跳舞、不学无术,就觉得非常失望,于是准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

  6.他是一个有爱国情结的人。因为他看到日本有个叫“日暮里”的驿站,就记住了这个驿站的名字,也许他想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名句;其次也只记得“水户”的地名了,因为那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7.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在日本受到部分友好人士的优待,认为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

  (三)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在写“我”的时候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清国留学生?

  明确:在对比中表现“我”的非同一般,优秀不凡。文章中的“我”在与那些庸俗不堪、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对比中犹如一抹清泉,纤尘不染、孤高卓绝。

  (二)学习到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小结: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明确:藤野是一个关心学生、教学严谨、有科学求实精神的日本老师。“我”是一个东渡日本留学、学习比较认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有爱国情怀的学生。

  (设计意图:透过事件看人物性格,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往往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

  四、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事件 性格

(1)初识藤野。 衣着简朴

(2)修改讲义. 教学严谨,关心学生

(3)怕我不肯解剖尸体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4)询问裹脚情形。 有求实精神

(5)送照惜别 重情重义,寄予厚望



想学医救国;

爱学习;

瞧不起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

思念家乡;

有很强的自尊心……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6-4 07:11
第二课时

  一、三读课文,深度解读课文重点内容

  (一)进入重点内容的学习和突破

  1.文章如果仅仅是通过一些小事刻画了这样两个人物形象,文章的文学价值、思想深度、艺术魅力都会大打折扣。请大家想想,文章还有哪几件事没有赏析到?

  (1)匿名信事件。请同学阅读相关段落,复述这一件事的内容。

  (明确:“我”在解剖学考试中得了60分,收到一封讽刺“我”之所以考试及格是因为得到了藤野先生泄露的题目的匿名信,“我”非常气愤。)

  (2)看电影事件。请同学朗读29.30.31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明确:我在做实验的空隙和日本同学一起看电影,电影的情节却是日本人杀死为俄国人做间谍的中国人,看杀头的看客也是一群中国人。日本同学欢呼“万岁”,作为观众的中国人“我”受到巨大污辱,受到强烈刺激。)

  2.这两件事情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关,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因为在“匿名信”事件中,我受到了委屈,就把此事告诉了藤野先生,表明我非常信任藤野先生。

  “看电影事件”是我离开藤野先生、决定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这件事也是“我”决定我的人生走向的关键事件之一。

  3.出示课件:介绍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鲁迅之所以到日本学医,是因为他的父亲是被庸医治死的,他想做一个好医生,走医学救国之路。后来他在“看电影事件”中受到强烈刺激: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所以决定弃医学文。没过多久,鲁迅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到了东京,开始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走上了“文艺救国”的道路,用睿智而深刻的笔去唤醒麻木落后的国人,成为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4.除此之外,鲁迅写这两件事情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你知道吗?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深层原因是,一是在这两件事当中的“我”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与清国留学生截然不同的特点:我有极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有极强的忧国忧民情怀。

  另外,在这两件事中,作者还通过对比刻画了一群与“藤野先生”完全不一样的日本同学:他们对“我”充满了鄙夷和嘲讽,充满了恶意;让远赴日本的我仿佛生活在充满敌意与孤独的精神荒岛上——这特殊的社会环境让“我”的心更加敏锐、更加孤独、更加痛苦……那些狂热的日本军国分子以嘲讽我、刺激我、排挤我为最大的乐趣……正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我们再来看看藤野先生:当别人排挤我、嘲讽我、虐我心的时候,同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却那么关心我、尊重我、平等待我……这份“别样”的关爱与帮助是我在日本感受到的唯一的温暖与光明,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第37段):“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5.作者用一个什么词语总体评价“藤野先生”?(明确:伟大)

  6.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理解。

  明确:他的伟大之处体现在他关爱学生、治学严谨,有好品质、好学问、好态度上;更表现在他不歧视来自弱国的子民,不轻视来自于被凌辱的中国的鲁迅,毫无民族偏见,有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

  (设计意图:重点学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个特殊事件,探究藤野先生和“我”的“典型性格”,明确“这一个”文学形象的独特意义。)

  二、写法探究

  (一)运用微课突破重难点——“藤野先生”这个文学形象具有怎样的独特之处?

  1.典型性: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有着最为独特感人的光辉。“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最富有魅力的性格,表现出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极为丰厚的历史意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处于黑暗落后的封建统治末期,相对于处于上升态势的日本而言,当时的中国是相当落后的,但“藤野先生”能做到毫无民族偏见,非常真诚关地怀来自于弱国的中国留学生“我”并且在“我”决定弃医从文的时候流露出凄然难舍的情绪,他的真诚、友好、平等待人正是他不同于普通老师的最为独特的品质,也正是他的典型之处。

  2、真实性:文学的艺术魅力必定来源于它的真实。藤野先生出现在少年鲁迅留学日本时期,是鲁迅求学路上一抹最灿烂的阳光。在藤野先生的身后,站着一个心思灵敏、情感丰富、思考深刻的鲁迅,作为弱国子民,他能非常敏锐地感受到来自于藤野先生的不同于平常老师的点滴温暖、真诚关爱,也能非常真实深刻地感知到藤野先生“关心中国学生、关心中国医学、毫无民族偏见”思想情感的卓尔不凡。本文从“我”的角度,去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感知、亲自珍存来自于藤野先生的那份真诚关怀和无私帮助,字字句句都是那么入情入心,读来有一种格外动人的真实的力量。

  3.深刻性: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越高,他也就能愈加深刻地表现去出心灵和灵魂的深度。”正是因为鲁迅思想的丰富性、独特性与常人难以企及的“灵魂的深度”,才使得他能准确感知“藤野先生”身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读懂他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巨光明伟岸的精神内核;正因为鲁迅有独特的感受力、深刻的洞察力,才能准确解读并破译藤野先生思想的深刻性、伟大性,因而使“藤野先生”这个形象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深度。

  (二)方法总结:如何实现对“藤野先生”这一人物“独特性”的塑造?

  1.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让人物在特定的事件中去说话、去展示、去表达……在“修改讲义”事件中,藤野先生表现出来的是他的严谨认真;在“担心我不肯解剖尸体”的事件中,藤野先生表现出的是对我的真诚友善;在“询问裹脚”的事件中,藤野先生表现出来的是求实认真……总之,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展现性格,使藤野先生精神品格的呈现有所依托,是本文的精彩之处。

  2.让独特的“我”去感知、去品味、去欣赏藤野先生的种种“好”:记叙“我”在最独特的“环境”中遇到最难遇到的“独特”的先生,经历了一些字“独特”的事件,因而拥有了一段最“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情感弥足珍贵,是值得“我”一生珍惜的宝藏;这体验非常深刻,它让我决定弃医从文,不再走医学救国之道,让我决定走文艺救国之路,用手中的笔去唤醒麻木民众的心灵,让我有信心有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藤野先生不仅教会了“我”医学知识,更给予了“我”无限的精神养料,让“我”成长为弱国之中崛起的真正的民族脊梁。以“我”之独特体验去再现藤野先生之独特人格,使文章有了一种别样的深度和美感。

  3.运用简练传神却情感浓烈的语言去刻画、去描写、去再现。不虚夸,却最是动人;不伪饰,却深得人心。

  4.巧妙运用对比,在对比中凸显人物的独特之处:“我”与清国留学生对比,运用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和愚蠢浅薄对比表现出“我”爱学习、有追求、有自尊的美好特质;用日本学生的仗势欺人与嘲讽不屑和藤野先生对我的的真诚关爱、绝不歧视形成鲜明对比,更为突出地刻画了藤野先生的毫无民族偏见和平等待我的独特不凡、光明伟大之处。

  三、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明确:不,他不仅是一个有着很高学问的经师;更是一个有着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美好情怀的人,是一个有着大格局、大胸怀、大视界的伟大的“人师”。

  司马光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鲁迅在求学日本的期间很幸运地遇到了他生命中最独特的一个老师——这正是他多年来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的最根本的原因。

  四.挖掘本文的深刻主题

  请同学们思考后抢答:本文的主题是不是仅仅只是怀念、赞美藤野先生?

  (明确:本文的主题不仅仅是怀念、赞美藤野先生。本文在写老师,但绝不仅仅是在写一个普通的老师、表现一段普通的师生情缘;它表现的是一个老师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无私大爱,同时也表现了一个弱国子民在自卑中维护自尊、在沦陷中寻求光明、在孤岛中感受温暖、在彷徨中寻找出路、在无助中走向自救与救人的深刻主题——这深刻的主题使本文有了超越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深度。走进《藤野先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灵魂对另一个灵魂所给予的温暖、陪伴与引领、滋养;这温暖、陪伴、引领与滋养足以使作者的生命走向坚韧、走向顽强,从而拥有了照亮所有中国人生命的最强光!)

  四、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只板书黑体字部分。)

独特之“我”

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弃医从文,唤醒国人

独特之“藤野先生”

经师—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求实

人师—不歧视;不忽视;关心尊重期待

小而言之为中国;大而言之为医学……

  独特情感: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情意相契、心心相印,心心相惜,

  所以情真意切、永世难忘!

  深刻主题:

  1.怀念、赞美藤野先生的正直伟大、光明磊落。

  2.表现“我”在自卑中维护自尊、在沦陷中寻求光明、在孤岛中感受温暖、在彷徨中寻找出路、在无助中走向自救与救人的心路历程。

  3.表现了一个美好灵魂对另一个美好灵魂所给予的温暖、陪伴、引领与滋养。

  教学反思:

  试课后待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6-4 07:11
田翠国  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