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程 共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走进秋的声音 (一)回顾旧知,重温秋天之美 复习本单元中前几篇描写秋天的课文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揭示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1.板书课题,生跟老师书空。 2.指导读好课题: (1)读好叠词——听听(第二个念成轻声,读出亲切感)。 (2)读出题目中的停顿(注意题目中的逗号)。 (3)引导学生读好重音(谁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聆听秋的声音 (一)复习略读课文学习要求:借助“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二)学习“阅读提示”,明确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三)自读课文,出示初读要求: 1.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2.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秋的声音呢? (四)学习反馈: 1.六名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相机正音。 2.正音练习。
3.交流:你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相机板贴) 三、理解词语,想象秋的声音。 (一)圈划并全班交流:在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将学生不理解主要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二)自学课文1-4小节,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1-4小节。 2.在黑板上的这些难理解的词中,尝试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 我认为(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我是用( )的方法理解的。 3.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声音,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在小组里分享交流。 (四)随学而导: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1.预设第一小节师生活动。 (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2)随机点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带上动作读“抖抖手臂”;模拟读黄叶发出的“唰唰”声,读出轻柔可爱的感觉;“道别的话音”读得慢一些,表现不忍告别之情。 (4)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读的是文字,而头脑中想象的是画面,这样把文字换成一幅幅画面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词语和课文。 2. 预设第二小节师生活动。 (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2)随机点拨:蟋蟀跟阳台告别说了些什么? (3)指导朗读:模拟蟋蟀发出的“??”,读得轻快,感受秋天的活力;“告别的歌韵”读出离别的深情;加上振动翅膀的动作表演读。 (4)师小结:秋天多美好,黄叶、蟋蟀都不舍得离去,我们一起体会了这分别的依恋之情。 3.预设第三小节师生活动。 (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2)随机点拨:大雁会叮咛谁呢?会说些什么?谁在秋风里快乐地歌吟? (3)指导朗读:“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处理成重音,读出叮咛的温暖之感和丰收的喜悦之感。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总结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并随机板书。 4.朗读第四小节,理解“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四、模仿写诗, 感受秋的声音 (一)学习第五小节 1.出示第五小节; 2.引读第五小节,指导读的声音稍轻,语势要层层加强。 3.仿说:秋的声音还在__________ (二)模仿写诗 1.呈现第1、2小节,对比发现写作特点; (1)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 对比这两小节,我们能发现,开头都是“听听,秋的声音”。第三句描写的是事物的动作,第四句是声音,第5句是诗人的想象。 2.以稻谷为例,指导仿说。 (1)观察图片 (2)提供象声词和动作(“哗啦”、笑弯了腰) (3)完成创作 3.放手练习,完成作业本 (1)提供秋雨、青蛙等图片,提供“沙沙”、“呱呱”等象声词,在作业本上完成创作。 听听, 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赏析。 五、诗文美读,赞美秋的声音 (一)师总结,板画五线谱。 (二)师生配乐朗诵全诗。 六、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