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中国法律中,公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百科专栏,提供全方位全领域的生活知识
在中国法律中,公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其中,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一个人具有享有民事权利的能力,行为能力则是指一个人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能力。
只有具备一定民事能力的人才能够行使独立的民事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具备民事能力的人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没有精神病或者其他影响其行为能力的疾病;
三、能够辨认自己的行为并对其承担法律后果。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人才能够具备民事能力。这意味着,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和其他行为能力受限制的人都不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
然而,仅仅具备民事能力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公民。除了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公民还需要具备政治权利能力和履行公民义务的能力。政治权利能力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等,履行公民义务包括遵守法律、缴纳税费、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等。
因此,只有同时具备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政治权利能力和履行公民义务的人才能够被认定为公民。这是对公民身份的全面要求,也是保障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必要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isbn一样的书是一样吗还是一本
下一篇:兴平市属于咸阳市吗